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 第三十一章 ‘青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青盐’(2 / 2)

老掌柜心里还有句话没说,东家平日忙的很,毕竟位高权重,哪有空管盐铺这点闲事,这些山东的乡巴佬着实看轻了自己。

“这就好!”方生假作松了口气,然后再次端起茶杯泯了一口,脸上的笑意忍不住扯开,只是从新抬起,一点痕迹却都摸不着。

“尊客,不知,您是否真能在一个月送来十几船如此品质的精盐?”老掌柜微微想了想,最后还是觉得问一下保险些,毕竟,如果真把布告打出去,他太昌店铺没那么盐卖,那可就彻底砸了招牌。

“只要途中没人拦着,一个月内十几船精盐到天津卫还是可以的。”方生眯着眼睛,微微有些为自己的主意得逞而得意。

天津卫离北京城近的很,那里有港口,因为这一点,同样商贸发达,贩夫走卒众多,远不是普通卫所能比。

至于一个月运送十几船精盐,方生返回登州卫就会让登州囤积的部分精盐北上,然后在返回济州岛主持大局后,再陆续送过来,时间应当不成问题。

“可知尊客能有何为凭证!”老掌柜小声的问道,毕竟这事情不小,如果没有抵押,即使老掌柜想合作,恐怕东家都未必同意,这事风险太大,在杆秤上秤着那可是太昌盐铺百年声誉以及背后的东家。

此事的东家可还在被火上烤着,下面的人自然也不能乱来。

“没有。”方生直接的道,老掌柜脸色一暗,但随即方生微微笑道:“这批带来的精盐您老只要先按粗盐的价给,等到第一艘船到的,自然就见分晓。”

老掌柜合计合计,答应了方生的主意,毕竟,他需要的仅仅是等几天,如果约定好的精盐能如期到,那再打算也不迟,而这批精盐拿来当粗盐价格收,虽然不合适,可也足见对方的诚意。

少说这十几车精盐拿到京城里的哪家盐铺,那都值的上白银一万七、八千两,就算是定金,份两也算重的,他太昌盐铺怎能如此小气。

“尊客既然如此打算,那我太昌盐铺先出五千两白银,其余分成,后期结算。”

方生点头同意,旋即老掌柜写完了字据,然后恭恭敬敬的拿到方生面前,这是规矩,毕竟,他太昌店铺有用得着对方的地方。

这要字据真成了,日后恐怕双方也都有把柄在手上,哪方反悔,那都是能让对方后悔莫及的事。

“签个字吧。”老掌柜颤颤巍巍,这个字一签事就定下来,太昌店铺的百年声誉算是赌在眼前的尊客这了,老掌柜心中瞬间竟然有些犹豫,只是这字据又不得不签。

方生拿过字据,虽然都是繁体字,但大概的意思还是能理解,这份字据看上去的合理的很,甚至连违法犯禁都一点没有,甚至都没这些盐货的来源,也只是写着‘山东方氏名生,以盐货十余艘卖于太昌盐铺,财货两清,互不相欠,月内妥当。’

最后还补了一句,‘盐引齐全,为登州府所签字据。’

于是这批私盐不言而喻便成了能登堂入室,并且多是卖于非富即贵之人府邸之物,要说方生出具的盐引,以及登州府开出的文书自然都是真的,毕竟有毛文禄在,这些东西也都好弄的很。

只是如今登州府陷落已久,即使方生带来的盐引上的日期是一年多前批复的,可信度又有几成恐怕老掌柜心里都是有底的。

太昌盐铺冒着风险和方生做这笔生意,追根究底是因为盐道断了太久了,上好的青盐供应不上,即使是大明都城都是断断续续的才有,可那些达官贵人又吃不惯粗盐,所以太昌盐铺自从断了青盐后,接二连三的得罪了不少人。

最后只能在方生的三言两语下铤而走险。

歪歪扭扭的两个小楷,好歹能把这两个字给认出来。

老掌柜心中免不了有些鄙视,乡下土包子,只是念想到如今自己却有依靠对方的地方,只得把这番心思埋了起来,重新打量起眼前的这个年纪不大的私盐贩子。

最后也不得不哀叹一声得出个结论,英气勃勃,浓眉大眼,双眼有神,身高八尺有余,熊腰虎背一般,端的是生了一副好皮囊。

要说方生的卖相确实不错,不管从哪个时代来说都是那种能让人一眼就觉得异于他人,身高脸庞,搭配的气质,确实是生的好模样。

言语之间虽然粗鄙,不太像个读书人,可言谈有理,自己都被轻易地劝服,只是这做的,着实是杀头的营生。

&#32769;&#25484;&#26588;&#24515;&#20013;&#26377;&#20123;&#19981;&#24525;&#24515;&#65292;&#19996;&#23478;&#26159;&#20010;&#24796;&#25165;&#24471;&#20154;&#65292;&#20063;&#38590;&#24618;&#20046;&#33258;&#24049;&#20102;&#12290;<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