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 第五章 士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士气(2 / 2)

可方生找遍船上所有人,竟然没有找到一个识文断字的,更别说有功名的人,于是这份文书一时间停滞下来,难不成写简体字?方生自认他写得出来,孔有德也不会认识。最后好歹从一个水手中找到一个过去上过一些私塾的,参照着书籍一个字一个字修正,勉强像个样子。

这样一来方生恨不得马上上岸,学学建奴的皇太极,抢上几个饱学之士,即使抢几个认识字的也好,但现如今还不可能,方生根本不敢登陆,四艘船只在登州附近游弋,等到着孔有德的回信。

在第三天没有等到孔有德的回信后,派上岸的人回报说孔有德刚破了登州,自己的使者怕是扑了个空,方生只能选择返回,这时候的船队已经不再是四艘,而是七艘。

这几天方生充分利用了明军敌我不明的误判,船上的矿徒又有很多过去是辽东兵卒,对明军足够了解,这样一来,下黑手,使绊子,连续两次袭击了大明的水师,让这些游兵散勇被围住后再劝降,也让方生的手下扩充到一千人,福船增加为七艘。

至于下一步的目的地,船上的人分为两派,一派以刘四为首,投靠皮岛总兵黄龙,皮岛附近的岛屿无数,可以得到充分休养生息的机会,这个投靠当然不是真的,刘四跟着方生时间不长,但早已经视方生为主,所谓投靠仅仅是打个照面,并不归于管辖。

不管是投靠谁,投靠皮岛黄龙依旧等于投靠朝廷,这遭到了李焦的强烈反对,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自己这些人刚刚从莱芜逃出来,根本就是朝廷口中的叛贼,怎么转头去投靠朝廷。

这两种说法与其说是李焦和刘四的争端,那还不如说是方生在摇摆不定,刘四和李焦都是在方生拿出主意后选择一个认同的去选择,而不是自己建议,他们都没有这么快成长到那种程度。

除此之外的另一个主意就是向更远一些航行,一直达到今天的朝鲜半岛,沿海岛屿很多,安置一两千人完全不成问题,甚至扩充实力也要方便的多,那里山高皇帝远,从大明逃到朝鲜的百姓多达几十万,这些人并不受朝廷官府的约束,反而喧哗夺主,人口占据着大多的朝鲜的边城的多数。

去朝鲜!

方生在犹豫不决了半天后,毅然更改了初衷,他决定向朝鲜的定州府去,然后再想办法横穿整个朝鲜,朝鲜和日本的交接有足够多的岛屿可以休养生息,足够的人口也能从容的收留流落朝鲜的大明难民。

到时候不管是攻略朝鲜,还是从贫瘠的日本岛获取资源来骚扰鞑子都可以。

但在这之前依旧上要联系上孔有德,不仅仅是孙元化,如果去朝鲜,一千人即使能一个不漏的进去,可这不能保证进入朝鲜后一切顺利,除非借用上国的名义。

做了朝鲜三百年的上国的大明,明太祖甚至将‘朝鲜’立为不争之国,如果方生能假做大明特使去朝鲜,这个身份就足够了。

即使如今的朝鲜已经在后金的轮番打击下做了后金的藩属,可毕竟大明和朝鲜的藩属之谊日久,说是心向故主也不为过。

半岛上棒子欺软怕硬的个性,除非哪天大明彻底垮了,大明特使进了他的国土,地位依旧尊崇。

这就必须要有一个身份足够的人,这个人必须被朝鲜官方所熟识,平日里对朝鲜官方的态度甚至可以是盛气凌人的,于是从孔有德那里借一个人的想法油然而生。

东江镇的位置在朝鲜半岛和山东之间,与朝鲜的关系互相利用,从总兵毛文龙开始,东江镇对朝鲜来说就必不可少,东江军的袭扰拖住了八旗中的两个旗,镶红旗和正红旗,这相当于这两个旗根本无法对朝鲜具有威慑力。

孔有德和叛军的所有首领都来自东江镇,对朝鲜的熟悉无人可比。

亲自去见孔有德,这是唯一办法,原因仅仅方生无人可用,一个简简单单的通报使者不可能得到孔有德的重视,但表明身份又有可能被孔有德囚禁,但这并不妨碍方生冒一次险。

方生也下定了决心,去见孔有德。

崇祯五年大年初七,方生仅仅穿着简单的布袍,带着刘四直奔莱州而去,留李焦看着船,李焦的脑子要灵活一些,又是山东本地人,即使被大股的明朝水师发现,形势上也会比刘四这个旱鸭子好得多。

&#20004;&#22825;&#21518;&#65292;&#26041;&#29983;&#31561;&#20154;&#21040;&#36798;&#20102;&#33713;&#24030;&#12290;<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