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便宜得大发了
唐国以农为本。
农乃是国家的最根本。
从古自今,华夏都是以农为本。
不管是哪个朝代,都是如此。
甚至,历代的统治者,基本都推行一套理论,那就是‘重农抑商’。
《史记》中记载,农工商虞,四民并重平等。
虽说,在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士农工商之言,但管仲的理论乃是四民平等,四民皆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
随着朝代的更迭,到了汉之时,儒家尊大之后,春秋时期那些大佬们所言的理论,却是越发的开始被歪解了。
到了唐之时,士大夫为大,而农人,却是被踩到了脚底之下。
虽国家以农为本,但农人的地位,却是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一直以来,都是各阶之下。
而这种情况,从古到现代,基本都如此,从未改变过。
现代网络上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
六七十年代的是时候,称呼农民为农民伯伯,到了八九十年代后,称呼农民为农民大哥,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后,又把农民称之为农民工了。
所以,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农人,自古以来都是最底层之人,哪怕到了现代,也一样如此。
改变?
无法改变的。
能改变的,就是自身改变,文化改变。
可华夏几千年的文化如此,想要从文化改变,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能改变的,只有自身,跳出农人圈子。
可即便是如此,农人依然还是社会最底层的一类人。
不过说来。
现代社会肯定要优于古代的。
至少,国家越发的重视农民了,也越发的给予农民一些优惠政策,以及条件了。
而且,地位也随着国家的政策开始提升。
但有些人的骨子里,彻头彻尾的就瞧不起农民,甚至还有一些人,以及一些学者,教授,说农民一点作用都没有,甚至还说农民跟他吃到粮食没有一点关系,还说没有什么贡献,说农民即懒惰和愚蠢。
对于这样的教授,用网络上的话来说,那就是吃太饱了。
不管怎么说。
这一类人肯定是少数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没有最基本的认知的。
至少,普通大众还是有最基本的认知的,不会因为他们不是农民,就觉得农民就该是愚蠢之人。
闲话不说,话回正题。
当一众人来到皇家苑园后。
李世民二话不说,就指拿着苑园的官吏带着他们往着一片种植着水稻的田地里走去。
待众人来到一片长得不错的水稻边上,李世民向着那苑监道:“把这一片水稻拔了,给我弄点稻苗出来。”
那苑监一开始还有些不明,见长得这么好的水稻要拔了,心中甚痛,“圣上,为何要拔了啊,这可是今年长得最好的一批水稻了。”
“拔了,我需要试验这件农具。”李世民急色不已,眼中流露出不快来。
那苑监见李世民不快,不得不听从他的话。
片刻后。
一小片的稻苗被拔,李世民脱了鞋子,指使着王礼,亲自操持着插播机,欲要亲自上阵。
众朝官们欲出言阻止,但见李世民向着众人挥了挥手,最终只得闭了嘴了。
李世民依着李冲元信中所言,以及所图的图,指挥着王礼把稻苗放置在插播机上。
下了水田的李世民,又忆起李冲元信中所言和那些图后,一边退后,一边拖着插播机,一上一下的开始插起稻苗来。
随着李世民这一上一下之后,一连十排的稻苗瞬间就被插播机给插进了水田之中。
顿时。
李世民一观,心中即激动又兴奋。
而众朝官们,也惊呼不已。
更是有不少的朝官们,开始抚起袖子,卷起了裤子,脱下了鞋子,跟着李世民在水田之中。
“圣上,由臣来试上一试吧。”魏征算是最为急切的一人了。
一通的测试之后。
当不少的朝官们都试了一遍后,所有人都惊呼于眼前的这台插播机。
好半天后,所有人都上了岸。
李世民望着被抬上来的插播机,长叹一声道:“冲元每次都能给我惊喜。此插播机甚好,甚好啊。有此神物在,以后百姓们耕植起水稻来,那必然能提升十倍之速度,而且也不用那么劳累了。好,好,好啊!”
“圣上,此物真乃是神物也。有此神物,必将惠及我唐国南方所有的百姓。不过,此物造价如何?如价格实在太贵的话,那必然会使得百姓增加负担。”魏征算是看到了重点了。
李世民闻话,看向魏征,轻轻的点了点头道:“是啊,此物着实不小,如造价太过昂贵,也不宜推广。不过,我观此物皆为木头所制,即便需要花上一些钱财,但想来应该不会太过昂贵的。”
插播机贵吗?
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
贵的是人工罢了。
站在一旁的李冲寂,此时也没有说话。
他当然知道插播机的造价几何,他此时不说话,乃是在等待李世民测试收割机之后,再向李世民说这造价罢了。
片刻后。
一众人从水田边开始移到了远处的一片麦地里。
此时的麦地里,一片青绿,离着正式收割时间,估计还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那苑监二话不说,直接吩咐起那些工役们准备开始割麦子。
“别,我们乃是来测试收割机的,可不是用来测试插播麦苗的。”李世民见状,赶紧叫停。
那苑监再次傻了眼。
不过,当他傻眼之时,王礼已经把收割机抗到了麦地边上。
李世民又是二话不说,依着李冲元所书,开始操控着收割机,往着麦地里一推。
‘嚓嚓’声瞬间而起。
收割,扎捆,推放。
连惯的动作,根本不需要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