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第二百二十章 大山的决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章 大山的决心(2 / 2)

他耸耸肩,言语间流露出强烈的遗憾,“很不巧,贵国正好发生了一件、让贵国人民之外的人很----意外的政治事件。国际上的舆论对贵国很不利,很多同行纷纷离开,或者持观望态度,djno.1的销售一度受到很大影响。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建议不得不暂缓。”

“你的意思是,djno.1发行丝绒西服的同时,向市场投入更多的男装新款?”

“对,我们就是这个意思。”大卫连连点头,肯定道:“李先生,你有一位天才的设计大师,这几次发布会,大家有目共睹,董小姐不但是有实力的设计师,而且非常有创意。对设计师来说,创意很重要,对我们面对的服装市场来说,设计师好的创意,意味着我们可以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东西,比别人先行一步。这一步就是商机,它代表了我们双方可以预期的巨大利润。”

“说到创意,”大山微笑:“我们眼下,准备集中力量生产真丝系列服装。产品主要是衬衫,包括男式与女式,具体的商业报告,前些日子已经通知了贵公司,希望到时候,你们能配合这批产品的销售。”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自古以来,贵国的丝稠产品,就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大卫喜上眉梢,“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我们公司很重视,抽调出专门的小组负责,并做出了许多相关企划。李先生,您放心,销售方面,我可以代表公司在这里做出保证,完全没有问题!”

djno.1的面料,完全依赖进口,这一直是大山的心病。

他为此成立了自己的纺织厂,预备引进先进的国外生产线。可是,技术方面的引进和提高,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达成。现在的初步成绩,是可以提供优质的材料,满足国内品牌东方元素的生产需要,离djno.1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他就想:做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真的没有与国外面料一较长短的原材料吗?

董洁告诉他:有,那就是---丝绸!

做为科班出身的设计师,董洁对中国真丝出口的历史了如指掌。

90年代初期,中国的丝绸曾经在欧美市场上大赚了一笔。以时装之都、素有时尚风向标的法国市场为例:当时一件中国真丝衬衫在巴黎的零售价可以达到二百至三百法郎---这个价钱相当于三十至四十欧元----法国人趋之若鹜。更为可贵的是,法国人把自己能穿上中国正宗的真丝看做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三百多法郎,对于工薪阶层是贵了一些,但作为高档奢侈品,却很值得。法国不产丝绸,却可以通过这件衬衫感受丝绸的故乡。这是一幅何等美好的文化与商业结合的图画?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资源独享,没有冲击别人市场的问题。产品已经被国外的买主定位为“高档”。很快,欧美同时掀起丝绸衬衫热,销售势头迅速看涨。

但是,中国人正是在这种极为有利的市场条件下,通过中国人之间的恶性压价竞争,在短短数年间,将高档做成了低档,将卖方市场做成了买方市场,将丝绸卖“臭了街”。当一件真丝衬衫挂在“家乐福”中即使五十法郎也无人问津时,法国人彻底拒绝了这个曾经让他们动情的东方神话。

中国企业如果稍微有一点“独家”意识,一点“物以稀为贵”的常识,一点消费心理学,一点如日本企业那样的团结精神,何至于输得这样惨?到董洁进入设计师领域的时候,真丝衬衫已经完全退出了欧美市场。如今历史从头再来,丝稠这张牌,做为踏出国门的东方元素服装企业,必然要打,而且一定要打好。拥有先见之明的董洁,很快让大山了解到:如果想要打好这张牌,把丝稠变成自己手里的王牌,必须要有配额的话语权。无配额的自由,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指点江山,用不好也可以自毁长城。

一家私营企业,何谈配额?这需要国家政策上的配合,必要时,不惜采取强制手段。所以,大山一直很谨慎,他没有贸然出手。

这几年,他一方面把生意做大,迅速占据国内服装业无可争议的龙头位置,一方面,他利用自己人在北京,尽力打点好官场上的关系,物必要保证一点:当他们把丝稠生意做大,跟风的国人,不能盲目冲击市场。中国的真丝,必须是“高档”产品,也只能是高档产品,甚至是---奢侈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