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第三十六章 金土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金土地(1 / 2)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处于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所谓“十亿人民十亿兵”,曾几何时,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追求时尚,不管什么年代都一样。八十年代初,一节的确凉布需要5至6元钱,在当时是一个学徒工工资的三分之一,一个一级工人工资的四分之一,是半个月的伙食费,其珍贵程度不亚于后世的羊绒大衣了。

年轻人一旦穿上了的确凉,就好像代表了一种时尚,其感觉并不凉爽,但它的优点很多:挺直不皱、不缩水、干得快、不变形、不怕霉蛀,不用熨烫。下班的年轻姑娘们穿着碎花的“的确凉”裙子,结伴站在栏杆边旁若无人地聊天、看风景,随意的摆弄她们的连衣裙,金色光线斜照着她们细长的腰肢,成为了贫瘠年代唯一的风景。

在这种大环境下,董洁他们的金土地牌服装从沈阳一个街头小摊,开始了自己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金土地这个名字,也颇费了他们一些周折。在董洁的影响下,大山慢慢也明白了品牌的重要性。目前的情况,大众是消费的主体,dj肯定不能用,也不适合,最好起个通俗点的名字。

叫什么好呢?“服装界的春天就要来了,咱们就像一只先行报春的燕子,春燕,这个名字怎么样?”春燕春燕,有点意思,可又觉得有点怪怪的,想了想,董洁自己否定了,“不好,再想想吧。”

“青春,怎么样?这个名字听上去够敞亮。”

哎,董洁叹气,大山起名字的水平几年如一日,没多少长进呢。这两字最近两年是比较流行,叫起来也算琅琅上口,可是青春牌青春牌,再过十年,这名字听起来会有好土好土的感觉,她可不打算自己竖起来的牌子昙花一现。

两人讨论大半天,最后拍板,新品牌就定为“金土地”。负责设计、制作和销售的人,都是农家走出来的孩子,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最为深厚,这个名字,既包含了它的来历,也蕴涵着大家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盼。

虽说这年头,衣服这东西,正处于完全的卖方市场,可以算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董洁事先仍然一再要求,销售的时候,要提供微笑服务。

百货公司的售货员,这时候那是相当吃香的工作,可他们的服务态度,却越来越被人诟病。有人在报纸上撰文抱怨说,过去的店员对顾客都会有礼貌地问:“您要买点什么呢?”现在则改为说:“你要什么?不许挑,不要就算了。”尤其是北京人,服务态度之恶劣到了举国尽知的地步。

这种苦,大山感同身受。陪同董洁去选原料的时候,他也算是扎扎实实领略了个透彻,如今自己做销售方,当然要在这一点上多加注意了。

凡此种种,金土地从面市那天,就注定了它红火热销的前景。压轴的两件风衣,为了多留住两天压场,尽管他们特意订了个有点离谱的价钱,还是在第二天就被人买走了。其余的衣服,也是当天上市,当天被抢购一空,他们的生产力远远抵不上人们热情的购买力。

卖出的衣服,他们采用明码标价,不二价,这样容易结算,帐目清楚。现在还没有计件工资一说,赵杰回乡招人前,三个人碰头,就工资待遇问题商量了多半天。最后初步订下保底每月二十元,每做出一件衣服,会有一定的提成奖励。卖出的衣服也和销售人员的收入挂购,这样能最大限度调动起人的劳动积极性。

自打第一天销售开门红,晚上的庆祝酒席上,大山宣布并解释清楚提成这件事,欢呼声差点没把房顶掀翻。

农村人,能吃苦,为了挣多一点钱,她们自觉加班加点,恨不得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不用休息。睡眠时间被压榨到了极苛刻的地步,连吃饭上厕所都是一溜小跑。

季节变换与潮流更迭,使服装业成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服装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及投资回收期短、回报率高的优势,使投资者趋之若鹜,80年代开始的服装批发零售业,成就了内地最早一批富商巨贾和产业骄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