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黄元度精神有些萎靡,黄娇与逄瑛都问候了几句,很快便转入了正题。
“父亲,逄桧死后,太尉一职空缺,另有西京关主帅及左右兵马使配置人选,今天都要订下来。国不可一日无帅,军不可一日无将,哀家慢夜长梦多。”黄娇翘起指甲,平声细语地道。
逄瑛亦侃侃而谈,“西京关主帅倒也好说,现城卫军统制杨镇将军足以胜任。至于左右兵马使,一位选中这次立下大功的辛弃疾,另一位则要从边将中挑选了。我的打算是由东京关将军谷破虏出任。辛弃疾善于用计,谷破虏通猛异常,两人配合相得益彰。再加上杨镇坐镇,定能是我关中之稳如泰山。”
很显然,逄瑛对大齐排得上号的军中宿将都下过功夫,说起来头头是道。黄元度看了暗暗点头,再过二十天便是新年了,小皇帝也将十七岁了。距离亲政,也不过一年的时间了。现在的逄瑛,与儿时的顽劣简直判若两人。
逄瑛身高七尺四寸,额头、颧骨、下巴,都比较突出,虽然看上去并不怎么英俊,却有一股慑人的英气。逄瑛声音较粗,听上去十分浑厚,不似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不过,这种声音使得他说话显得沉稳,还带着凝重的自信,这些因素加上本身九王之尊的地位,使得逄瑛的话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对于这个调整,黄元度没什么意见。说起来,杨镇当初出任城卫军统制,黄元度还有些不太舒服。当初整倒杨镇的老丈人(大帅韩忠)的时候,黄元度也使了不少手段。虽然黄元度不知道逄桧是如何说服杨镇的,还把女儿嫁给了杨镇之子杨动,却也知道,杨镇对自己不太待见。杨镇能与逄桧“相逢一笑抿恩愁”,倒不见得能放过他黄元度。
现在,要把杨镇调到长安去,继承他亲家的征西事业,黄元度是十分乐意的。
对于辛弃疾和谷破虏两个人选,黄娇也表示同意。长安那个地方,与大金的军队就隔着一条渭水,不太安全,放几个战力强的人主持关中,再合适不过。
三人都点头同意,西京关的人选就这样定下来了。至于朝中其他人的意见,对不起,大齐还没有进展到组织考核、民主评议的地步。
“关于太尉一职,鉴于现在的局势,还是选一个老成持重的人选来吧。逄国公年高德韶,亦曾执掌军中多年,经验丰富,让他来管一段时间太尉府,哀家觉得还是很合适的。”黄娇很随意地道,像是说一件十分相当然的事。
黄元度看了一眼,逄瑛却低着头,正在来回转着手中的茶杯,好似在赏玩一件古玉器。黄元度不知道逄瑛在想什么,只好道,“老国公的确有些威望,只是年龄太大了些,年过七旬,耄耋之年了,能不能有精力来管好军中是个疑问。再说,现在战事刚刚结末,军中局势复杂,老国公毕竟脱离军中多年了,上来就执掌太尉府,恐怕以服众。”
“哦,老国公的年龄的确大了些。”黄娇声音淡淡,倒没有激烈驳斥父亲,“其实呢,这也没什么。我们不需要老国公一直掌管太尉府,不过是借他的威望,稳定一下军中。等过了一两年,或者皇儿亲政的时候,再另行选人就行了。至于久离军中,那更不成问题了。我曾问过习太医,老国公对军事还是挺关注的。其门生故吏,各个姻亲,不少都在军中从业。老国公对军事还是很了解的,应该不会有生疏的情况。”
……
黄元度与黄娇有如闲聊般说着,意思都很明显。两人说了一会儿,便目向逄瑛,逄瑛年龄不小了,两人自然要问他的意见,毕竟人家才是皇帝。
逄瑛也是犹豫不决,乔震川和董兰成都让他有些伤心,这两天心情也十分糟糕。逄桧身死,军中空饷,军官贪渎,逄瑛在短短几天就接到这么多负面的东西,难受得要命。
太尉人选正在胶着中,就在这时,国公府发生了一件大事,直接使得逄通上位成为定局。
————
腊月初十,对于国公府是个大日子,国公府嫡长孙逄霆迎娶山东关右路兵马使丛逵之女丛玉霜。早在十月初,丛逵便送女来到了江宁,住进了原来自己原来的旧宅中,一应用度均在江宁置办。
国公府嫡长孙大婚,整个江宁城都轰动了。国公府第张灯结彩,宾客云集。几乎所有江宁城及附近州府的官长,都赶到了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