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师,这是你写的奏章?”宫城西斋内,小皇帝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两个小本子。
也无怪乎逄瑛吃惊,宋铮除了殿试时写过一次长篇大论外,从来没给小皇帝写过什么奏章。他和小皇帝见面的次数多,有事情直接就传话了,犯不上写奏章。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奏章这个东西,是会给人留把柄的。白纸黑字,就算赖也赖不掉。说话就不同了,这个年代又没有录音机,说完就完了,随风走了,留不下任何痕迹。
这一次,宋铮却写了数万字,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右司改造的策略。数万字,写在一个奏章里,自然冗杂。所以,宋铮取巧,将大体概要写在第一个奏章里。而第二个奏章,却是详细说明。
第一个本子自然是冠冕堂皇,写的滴水不漏,即使泄露出去,也不怕朝臣攻诘。第二个却属于秘奏,只想让小皇帝一人看看。
“圣上,这是臣写的右司整改之法。涉及到自下至下,权限、经费等等各个方面。第一本奏章七百余字,是内容概要,圣上可以先御览。具体的事情,可向臣下垂询。”
逄瑛点了点头,摊开第一本。宋铮写的奏章,虽然与他人一样工工整整,却已经句读开了,也就是点好了标点,读起来十分顺畅。
只有七百余字,小皇帝很快看完了,沉思了一会儿,缓缓问道,“宋师,我看这里面核心的只有一句话,那便是处置之权。”
“圣上果然目光如炬,正是如此。”宋铮朗声道,“不过,臣之目的,是想让右司真正成为圣上手中的拳头,绕开相府的拳头!”
小皇帝眼睛一亮,连忙去翻第二本奏章。这是因为第一本中,宋铮说的很模糊,只是说中央右司,根据上命,有处置官吏之权。这个权限到底有多大,宋铮却没有明说。
以宋铮后世的眼光来看,现在的右司太初级了,不但比不上后世明代的锦衣卫、东厂,甚至连唐代千牛卫、梅花内卫也比不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前朝大宋出现了断层。大宋特务组织缺乏,甚至对于辽、金的间谍渗透,都没有专门的机构处理。到了大齐朝,虽然逐渐发展出了皇城司外司,但仅有侦察之权,却无处置之责。后来黄元度设立的暗鹰也是如此。
特务机构没有处置权,所得的情报只供相府或王府参考。而逄桧和黄元度内斗,均以皇城司和暗鹰作为打探消息的工具,所得到的消息,绝大部分都是用来政斗的,只是在客观上起到一点清肃吏治的作用。
有见于此,宋铮决心对右司大动手术。现在,黄元度势力太大,小皇帝受其掣肘,手里缺乏用的上的力量。宋铮的意图,就是把右司变为小皇帝手中的棍子。
小皇帝显然也明白了宋铮的意图,这才急忙去翻阅第二本奏章里的相关内容。这项内容也不复杂,那就是对五品以下官吏,中央右司有处置权;三到五品,则需要黄元度授权;而小皇帝则有权指示右司对任何官吏、勋卿进行逮捕审查或秘查。
只所以权利归中央右司,一是因为对各路各州的右司改造还没有完成,二是怕这项权利滥用,所以处置权不能下放。
小皇帝掌控了右司,便有了绕开刑部的另一个手段,这无疑极大的增强了小皇帝的力量。而给黄元度部分权力,实际上也是一种妥协,而黄元度也只有通过中央右司才有这项权利。事实上,黄元度统管刑部,这项权利相对地来说可有可无。
宋铮无意于在大齐搞恐怖的特务统治,只是限于小皇帝现在的状况,又不得不出此奇招。
当然,宋铮的奏章内容远不止这些,包括了对右司的全面改造。比如,对右司人员进行分级,有公开、半公开、秘密三大部分。现在的右司人员,搞得神神秘秘,看上去好像不透明。事实上,却相当混乱。大家都知道右司,也知道首领是谁,却拿不到明面上。而一些本来应该是秘密的人员,也同样被别人知晓,失去了处于暗处的功能。宋铮的分级,却是从根本上避免了这种情况。中央右司的都统、副都统及侍从,完全可以公开。而各路的右司大统领、各州的统领及侍从,则属于半公开内容,只对各路一定级别以上的官员公开。而其他人员,则要转于暗处。
再比如,宋铮提出了大统领互调的方法。江南路的右司大统领,调到淮南西路。淮南西路的,调到淮南东路,而淮南东路的,调到两浙路。一路大统领调到另一路,只能带十名以下的侍从亲卫。这样,就能避免某人盘踞某一路多年,滋生腐败的情况。
还比如:由邢署对各州班头以上的人员进行定期轮流整训,传授技巧,交流经验,严格考核,提高水平,这也是快速培养嫡系的一个方法。
还有像核实人员,打造新牙牌;招募番役,蓄养兵力;插手驿馆,保障情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