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秋之为气!”
踏入相府的大门,看到一大片黄叶从梧桐树上飘落,一向被人称作不学无术的黄岳,竟然难得地吟起前人的佳句来,这让慕颐几乎笑出声来。
“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憭栗兮……,慕伯。下面是啥?”黄岳刚背了两句便卡了壳。说起来,黄岳对这篇《九辩》并不怎么感兴趣,但对这几句话的作者,却很是仰慕。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帅哥宋玉,谁不想见识一下啊,所以,这篇《九辩》黄岳倒是看了几遍开头。
“憭栗兮若在远行。”慕颐接了一句,笑道,“大公子,你不应该吟这几句,应该吟那首刘禹锡的《秋词》。”
“哦,那个刘啥锡怎么说的?”黄岳笑吟吟地问道,脸上哪有半分悲秋的样子。
这也难怪,黄岳现在可是得意万分。今天早上,他特意起了个早,赶到了城外的商贸行库房。宋铮将一名姓姜的暗鹰小头目,和一死一伤两名暗鹰交给了他,顺带还给了一份签名画押的供词。黄岳不接手后,立即带人绕路返回城内。
他先将姜姓白脸汉子及皂袍人押到自己的私宅,严加看管起来,然后与慕颐一起回到相府。一想到等一会儿就要看到黄嵩的苦脸,黄岳就极为得意。从来没吟过什么诗的他,不禁也焕发了诗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慕颐捋了捋胡子,声情并茂地吟道。
“这首诗好啊。特别是这最后一句,‘便引诗情到碧宵’,真他娘的够劲!”黄岳叹道,“这个姓刘的我好像从哪里听说过,是不是也挺有名啊?”
岂止有名?慕颐苦笑着咧了咧嘴,刘禹锡的名气,可是直追李杜的。
黄岳摇头晃脑地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不时地指点假山,激扬文字。黄元度尚未回府,他便在自家院子里转了起来。他从来没发现,原来自己家竟然如此漂亮,连小径间的枯草,散落的树叶,都显得那么有诗意。
“老爷回府!”
随着一声唱喏,大门口处当先出现了一道人影。来人五十多岁,一缕长髯垂于胸前,随着人影的龙行虎步而飘动,整个人不怒而威,正是大齐当今宰相黄元度。
黄岳与慕颐急忙转过身来,迎向黄元度。不过,黄岳看清黄元度身后的人影时,睛睛眯了起来。
紧随黄元度身后后,则是一个白衣书生,二十许岁,面如冠玉,容貌俊伟,只是脸色甚是浓重。迎向黄岳的目光中,也满是阴厉。兄弟俩的目光,在空中狠狠地交击了一次,只不过,黄岳的目光中带着几分得意,而黄嵩则满是愤恨。
“孩儿恭迎父亲回府!”黄岳连忙躬身施礼。
“嗯。”黄岳度轻轻一颔首,面色无悲无喜,“你们都到书房候着,一会儿在书房叙话吧。”
黄岳应了一声,跟随在黄元度身后,与黄嵩并肩而立。慕颐则候在原地,黄氏父子要单独叙话,他自然不会不知趣地跟去。
黄元度的书房很大,足足有三间房屋大小,靠着东墙的一侧,摆了两排书架,上面密密麻麻的摆满了书。在南墙靠窗的地方,则是一张大桌子,上面是精致的文房四宝。砚是徽砚,纸是滁州宣纸,笔是狼毫,悬挂在两排笔架上,从小到大,足有十多枝;至于墨,自然是上等的松油墨了。
不过,房间内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挂在北墙上的一枝大笔了,赫然是宋铮送给黄元度的枝地书笔。为了这枝地书笔,黄元度扩大了书房面积,还亲自令人把书房里的青砖地面,换成了光滑的大理石。原因无他,只是因为青砖吸水太快,用地书笔蘸水写过后,很快就被吸尽了,不留什么痕迹,难以让人欣赏到整篇书法的“雄姿”。
黄岳和黄嵩走进书房后,老老实实地站在距离门口不远的地方。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那枝地书笔上。黄岳的嘴角翘了一下,露出了些许笑意。翘嘴角的动作同样来自宋铮,黄岳觉得这个动作很有范儿,便学来了。
黄嵩的脸色却是更阴沉了,他恨不得上前把这枝笔一折而断。宋铮,又是宋铮,让黄嵩功亏一篑。不但把柄落在了黄岳手里,还要应付来自父亲的苛责。尽管得知事情不妙后,他亲自赶往宫城门口处,借迎候父亲回府,将事情大体说了一遍。结果,黄元度只给了他两个字的评价:“愚蠢!”然后就再也不理他。
兄弟二人静静地等着,相互之间没说一句话。不一会儿,黄元度换好了便服,来到了书房。两兄弟连忙闪到两边,微微躬下了身子。
黄元度轻轻哼了一声,并没有到几案后面去,而是来到北墙上,将地书笔摘了下来。在下面的小水桶里轻轻蘸了一下,开始在地上疾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