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宋铮,叩见荣国公!见过不周先生!”宋铮一揖到底,向着面前的两位老人行礼。宋铮没想到,来到荣国公府,竟然会见到当世大儒韦不周。
“状元郎免礼!”峨冠博带的逄通呵呵一笑,伸手搀起宋铮,转头笑道,“韦公,先前你曾说在历阳城遇一奇人,年少多知,明理而通天下。当日我问你,你还不说。今日见到状元郎,尚何言哉?”
韦不周笑道,“你堂堂国公,怎可与在下一腐儒一般见识?”
宋铮见韦不周说话随意,便知他与逄通关系极好,只是不知道两人为何谈起自己。不过,今日的逄通与当日在武院初见时不同,胖乎乎的脸上满面笑容,甚是和蔼,使人如沐春风。
逄通摇头一笑,“你这么一说,倒是老夫的不是了?”
“在下岂敢啊!”韦不周施了一礼。惹得逄通没有办法,只有把宋铮领到座位上。宋铮自然诚惶诚恐,从身后摘下两个卷轴,递上前,“国公爷,家父听闻在下前来拜访,故写了一幅字,托在下敬献给国公爷。小子不才,也献丑写了一幅,还望国公爷指正?”拿宋珏的字儿当敲门砖,宋铮早就百试不爽。谁让他老子现在名气大呢。
“哦?西山先生的字,快快打开。”
韦不周上前,与宋铮先将宋珏的字打开。上面是一句古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西山先生谬赞了,老夫哪是什么老当益壮,分明是老而不死啊。”逄通一边品味着书法,一边笑道,“韦公请看,这西山先生的字如何?”
“笔法瘦硬,行笔严谨有度。仅以此字,便知其为人方正。外面的那些传言,不攻自破。”韦不周虽然与宋珏在学问上不对付,却知宋珏在品行方面不曾有亏。这两年被黄元度召进江宁城的儒师,莫不借势买宅置地,结交权贵。惟有宋珏,始终甘守一隅,即便是于他有知遇之恩的黄元度,来往也不密切。另外,宋珏在文院教导学生,同样尽职尽责,风评极佳。这使得外界一些诋毁宋珏清誉之说,慢慢熄了下去。
“家父如闻先生之言,必定心中快慰!”
“我只是就事论事尔。如果老夫遇到令尊,定会辩论上一通,这快慰二字,恐怕谈不上喽!”韦不周一手捋着胡子,仿佛有所叹。
宋铮知道他是性情中人,也不以为异,转头道,“国公爷,小子也为您写了一幅,你帮着指正一下。”
“久闻状元郎文武全才,来,让我看看状元郎的笔力如何?”
宋铮方一展开,韦不周迅速扫了一眼后,便大声念了起来,“人生七十一瞬驰,鼓角峥嵘犹梦痴。古稀双庆尚值半,万丈霞光正壮时。”刚刚念完,韦不周便击节叫好,“好一个‘万丈霞光正壮时’!国公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小郎此言,寄意颇深啊!”
逄通瞥了韦不周一眼,转而笑道,“状元郎这诗看着提气。不过老夫垂垂老矣,即便是身体康健,也不过是‘霞光’罢了。现在只想做个在朝的田家翁,鼓角远去,连梦也梦不得喽!”
韦不周愣了一下,也笑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咱们老喽,不像小郎,风华正茂,羡煞我等!”
宋铮将这一幕看在眼里,随即应道,“国公爷和不周先生,均是国之股肱。小子献诗,是希望二位雅贤能古稀双庆,那便是大齐之福了。”
逄通哈哈一笑,“人生七十古来稀,若得古稀双庆,岂不是一百四十岁,那我和韦公,倒真成了老怪物了!”
“小子不敢!”宋铮佯作道歉。
韦不周拍了一下宋铮的肩膀,“小郎是洒脱之人,只是还有些拘谨。莫要如此,国公爷一向提携英才。你这首诗,可是让人心怀大慰啊!你是年轻人,正当锐意鼎新,加之行事不凡,定是前途无量!”
得韦不周如此赞誉,宋铮虽有些激动,心下却暗自嘀咕,韦不周的话,好像意有所指啊。他不禁抬头看了看韦不周。韦不周却指着字对逄通道,“国公爷请看,小郎这字写得如何?”
“清丽圆润,外圆内刚,诗意古法,暗含筋骨。着实不错啊!”逄通伸出脖子,仔细观看宋铮的用笔,连连赞叹。宋铮的字,从小受到过宋珏的严厉训练,笔法原来也是瘦硬的。只是他前世极喜赵孟頫书法,便与之结合,将赵孟頫的婉转流利与古拙之气结合,颇有自成一家之势。逄通后半生在书法上用力颇多,眼光非凡。
“韦公,你方才以字观人,不知对状元郎的字,又有何看法。”
韦不周眉头挑了一下,“以我所认识的宋小郎,原本以为其书必定清奇,没想到这书体中暗含老劲,着实有些出乎意料!”
宋铮心里颤了一下,韦不周不愧是书法大家,品鉴功夫深厚,居然能从这字体上看到矛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