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用些,你我父子随吃随说吧!”
黄嵩又应了一声“是”,方挑起一根竹笋,放入嘴中。
“给你说了这么多,你也明白了现在的情势。咱们黄家,外有国蠹逄桧虎视眈眈,内有诸大家步步紧逼,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风起云涌。如此情势下,哪能不小心从事。暗鹰作为我们黄家的一大利器,行事更应前思后想,顾虑周全。”
黄元度言辞谆谆。黄嵩却知道,父亲这是在敲打自己。不过,他还是固执地认为,指挥两路暗鹰追杀宋铮,虽然鲁莽之嫌,却并不后悔。
“当今圣上,已经十四岁了,用不了几年,就会亲政。现在来看,圣上虽然算不上什么盖世明君,但绝非碌碌无为之辈。在本朝,王府和相府之间仍然有一些树大根深的势力,既不支持逄桧,也不支持相府,而是只忠于皇帝。他们等待的,便是皇帝亲政,到那时,情势会更为复杂。上两年,暗鹰与皇城司争斗不已,为何最近一年却消停下来?还不是因为逄桧和咱们一样,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黄元度把话说得很透彻,纯心是想给儿子清理一下脑子。黄嵩是聪明之人,哪还不知道父亲说的是哪些人。
当今皇帝逄瑛,固然是黄元度的外孙,黄嵩的外甥。然而,他也是逄桧的侄子,甚至曾被高宗过继给逄桧。逄桧为何会大齐历史上威权最重的王爷?更是独享王爷之名?还不是因为皇帝给他当过儿子!
皇帝与逄桧亲密,与黄元度也亲密。与两个对头都亲,那就是都不亲了。
想着纷乱复杂的形势,黄嵩一阵头痛,感觉自己仿佛掉进了一个泥潭里。如果不动的话,就会往下陷,动的话,却陷的更快。他禁不住抬眼看着父亲,想从他那里找寻出答案来。
黄元度又饮了半盅后,方才说道,“对于今日困局,我早先也有所预料。你知我为何如此大力提倡理学吗?理学讲究天命心性,以之为道。谁是天命?只有圣上,只有皇帝方是天命所在。军士也好,文人也罢,若人人信奉理学,便少了许多口是心非,甚至觊觎国器的逆贼。理学者,实为治国一良方也!”黄元度的声音渐渐有些高了起来。
黄嵩露出了思索之状。原来,父亲大力倡导理学这种新儒学,不仅仅是因为信奉它,更是因为从中看到了消除大齐隐患的一剂汤药。
“忠君报国,致君尧舜,本是我辈应做之事。”黄元度轻拍了一下桌子,“然大齐冗军尾大不掉,又有奸佞窥视大宝。此是大患。诸大家族与国争利,与民争利,聚敛财富,无忌国民,此是重患。不除此两患,如何能对得起大齐,对得起这宰辅之位。”
黄嵩愕然,他没想到父亲会说出如此大义凛然之语。既然如此,当初还为何要助完颜玉都,意欲引敌南下?为何还与逄桧联手,使先皇、太子死于非命?这岂是忠君报国之所为?
难道父亲是故意在自己面前这么说?黄嵩又暗自摇了摇头,彼此父子,父亲好像没必要这么做吧?忽然,黄嵩想起了四年前的那件事。
当时,黄嵩从马陵湖运回第一部分鲁王秘藏,并禀告父亲黄元度,查实并杀掉了原公主及前内宫总管高陵。黄元度当时怅然不语,并没有多么高兴。最后,黄元度只是称赞自己在宋珏之事上办得好。
以黄元度杀伐果断的性格,应该把宋家灭族,彻底绝患才是。黄嵩当年也是反复考虑了后,认定宋珏不知情,才留下他。而黄元度只称赞黄嵩保留了宋家,却绝口不提高陵和前公主之事,着实有些怪异。
黄嵩对此彻底糊涂了,黄元度却转到了另一方面。
“应付大患,重患,惟一的破局良方,便是伸手军权。只要掌握了大部分军权,逄桧才不能有异动,也才能顺利裁撤数目庞大的军士队伍。同样,只是握有军权,才能脱离江南大家的羁绊。配合推广天下的理学,收拢士子,便能理清朝政,使国富,使民强!”
“届时,兴兵大金,进军关中,剿灭蜀国,均可望也!”黄元度握了一下拳头,在半空中用力一挥!
(原来写得很纷乱,让人看了糊涂。虽然老古埋坑的功夫不佳,但还是在这几章集中填了几个坑,既是解惑,也是理清本书的脉络。另外,本月目标,15万字。用咱的码字龟速,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