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石锁、射箭、快行三项比试,算是开胃菜,明天的个人比斗才是重点。就是这前三项比试,淘汰了一百五十七人,余下的是个整数,正好二百人。这二百人,要参加50名武进士名额的争夺。
接下来的比试与以往倒没什么太大变化,即这二百人先捉对厮杀,一百名胜者,进入下一轮,即兵部指定的五名将军,组成的评判组,对这一百人进行考察。
这五名将军或提问题,或上来与你较量一番。然后给你划出等次。一共十等,如果你表现颇佳,会给你二等、三等,如果表现差,会给你八等、九等。一般来说,一等和十等,都不会轻易给出。一等者算是天才了,而十等则是蠢不可及。
最后,五名评判者将等次加起来,再平均,便是你的成绩。比如,五人加起来是等次加起来是十八,再被五除,那你的成绩便是三之六等,也就是36等的意思。
这一百名武举成绩排序,前五十名便获武进士。其中的前十人,则要进行武状元令的争夺。每人作为临将,有机会率领五十人的城卫军士参战。
这一届之前的武举,取其中的前十人,每人作为临将率领五十人的队伍,进行混战,谁拿到武状元令,就算谁的。由于是十支队伍同时出场,场面混乱不堪。参战者往往寻找同盟,形成两家、三家最多四家的局面。
所以,这一届也进行了改变,取前十二名,分为四组,每组先争夺晋级令。夺得小组第一的武进士,则要统率本组共一百五十名军士,参加第二次晋级令的争夺。这一次是捉对厮杀。如果获胜,则要统帅三百名军士,与另外的二次晋级者,争夺武状元令。
由此来看,大齐的武将人才选拔还是非常科学的,武将除了有必要的个人武力外,更重要的是领兵作战的能力。
整个武进士考试,过程长,比较繁琐。与之相比,文举要考文进士,过程就没那么麻烦了,一张卷子,两篇文章,就能定胜负。
宋铮在了解了整个过程后,便向辛弃疾告假,要回家去看看。三项比试后,下午是半天的空闲时间。
“小郎,尔知为将之道乎?”辛弃疾沉思了一会儿,说出了令宋铮意外的话。
“先人有言,智、信、仁、勇、严也。”宋铮不摸辛弃疾的意思,只好中规中矩地道。
“那小郎以为,这五点你能做到几点?”
宋铮愣了一下,好像这几点自己都不差,又好像都不怎么样。重要的一项不足的是,自己并无领兵经验,惟一的一次是作为临将参加过山东路武院大比。不过,宋铮相信,其他人的经验也不一定就多。
想到这里,宋铮道,“此五点,小子均需戮力为之。”
这一下辛弃疾愣了,半晌后才道,“小郎,我知你才高,兵书定也看过不少,然领军并非纸上谈兵。这一次考取武进士,山东路虽兵强马壮,但争夺武状元令,并无把握。我望你不要为外物羁绊,全力为之。”
宋铮点了点头,“辛叔叔,我既然站在这江宁武院内,必尽全力,不堕山东路的名头。”
辛弃疾叹了口气,“山东路武举中,宋天佑、曹焕章、杨动,均是勇武无匹之辈。然,曹焕章勇则勇矣,头脑却不太灵光。杨动才能是有,但太过心高气傲。宋天佑勇谋兼备,然心机太过深沉,如军中政客。至于吾子辛羽,武力稍有不足,喜心气沉稳。惟有小郎,勇谋相当,又重情义,若一心从军,定能主军一方。这次争夺武状元令,总督大人与吾,均寄予厚望,望你好自为之。”
辛弃疾眼光毒辣,将几个人点评了一番。这倒让宋铮有点受宠若惊,他虽然知道尽力前行,却对争夺武状元令没有什么把握。能够成为武进士,已经是佼佼者了,何况最后的武状元。
以现在大齐的这种武举模式,能成为武状元,那可是真的将才。
宋铮是不是将才,他心里也没有底。不过,他明白辛弃疾的意思,那就是劝自己不要分心。
“辛叔叔,你也知道,吾十一月初三方至江宁,十一月初四便来到江宁武院,尚未与父母畅叙别情。若不回家一趟,心里实在难安。幸文院与此相距不甚远,不用半个时辰便到。还望叔叔允许,我明早便回,定不耽误明日大比。”
宋铮一边解释,语言非常诚恳,甚至还硬挤出一点眼泪来。
辛弃疾哪知道宋铮演戏的本事,只好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又嘱咐了两名,方放宋铮回去。
自从城卫军进驻武院后,给各路的护卫将军发了关防,方便进出武院。宋铮领了关防,却拒绝了辛弃疾的快马。对他来说,在城内穿行,靠两只脚倒更容易一些。
与辛羽诸人道别后,宋铮出了武院,不过,他没有回家,而是先去了距离颇近的皇城司据点。
进入据点后,正是午饭时间。向清准备了几个小菜,与小圆正在外屋用饭,见宋铮来到,两人连忙放下饭碗。
“公子,你怎么来了?”向清对宋铮突然来到颇为吃惊。
“姐姐如何了?”
“茗儿正伺候姐姐用饭。”
宋铮点了点头,“你们先用饭吧,一会儿再叙话。”
此时,屋里响起声音,“是小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