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大清》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
若说是字字珠玑,未免言过其实;但若论其通篇文采,则算得上真醇洒脱,颇得风流。我个人认为,其作者沧海笑明月,是肯定在文字方面下了狠工夫的,而且,其文字在美则美矣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风骨和神采,读后如嚼橄榄,真味犹存,令人情不自禁,回头再跳跃式的读上几遍。
在文中,‘现代人’穿越回去后,入乡难随俗的、妙趣横生的冲突碰撞等等,文中给予了合情合理的彰显以及诙谐幽默的演绎,正因为这些重重的矛盾冲突以及种种扣人心弦的悬念,将情节一步步推向了**,也正因为这些碰撞、纠葛、妥协、真挚的情感与‘多进化近300年’的智慧,令此文格外动人,分外精彩。
因为读后的感触比较多也比较杂乱,所以我决定分类别写系列评,也算为自己喜爱的作品尽一份绵薄之力吧。
这篇评的着眼点,在于穿穴于文中的‘典故’,它们或者用于承上启下的奠基石,或者用做升华感情的台阶,或者用做主人公化险为夷的法宝,或者是斗嘴撒欢的道具。难得的是,文中所用之典故,没有矫揉造作生搬硬套之嫌,而是自然洒脱恰倒好处,如巍巍青山中的银泉流瀑,蔼蔼峡谷里的清溪幽潭,灵动韵致。
首先说菀葶与九、十、十四初识那一段,出采处颇多。就说‘百花盛宴’那九道的中药药谜的谜面和那道谜底是'不知羞'的字谜,就有些不同凡响:
1.花中丞相兮,倾城芳华;洗尽铅华兮,素面无暇
[白芍]
2.一团幽香美难言,色如丹桂味如莲;真身已归西天去,十指尖尖在人间
[佛手]
3.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独活]
4.第四题的谜面比较特别:[五味子]
[司仪轻拍了两下,一豆蔻年华的娉婷少女捧着一精美托盘袅袅娜娜来到台上,那托盘里放着一碟盐,一瓶醋,一罐蜂蜜,一盘辣椒和一根苦瓜]
<后面5个谜面省略>
当时我读这一截的时候,便尽量不去看答案,而是自己尝试着去猜,很有意思。比如第一个谜面,作者是这样勾勒答案的:
[菀葶迫不及待的朗声答道:“白芍,当年武则天曾下诏昭示百花,封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故前一句指芍药,后一句的洗尽铅华兮,素面无暇则是指白色的芍药。另外,中药白芍的主要功效在于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好象扯远了,回到典故这儿来,女主挺秀的鼻梁上有一颗痣,也算美玉微瑕吧,可促狭的十四却当面揭短儿:
[“回魂,回魂”他一边用手像跟我招魂般舞来荡去,一边不怀好意的笑的奸诈:“其实你长的也不比我九哥差,就是鼻梁上那颗痣煞了风景,王昭君生的倾国倾城吧,画像上不过被那个毛画师添了颗痣,不就连降了好几个档次,连皇帝老儿的面都见不上罗,唉”他竟摇头摆尾的叹起气来]
面对对方用'画师添痣'的历史典故调侃自己,伶牙俐齿的女主岂甘示弱?于是,她用'情痣'的杜撰进行反击:
[令我的火气噌噌的往上涨:“子不闻‘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吗?一身臭皮囊罢了,更何况区区一颗痣。不过话又说回来,脸上的痣却又是极其特别的叫做‘情痣’,一个人在生命走到尽头的弥留之时,倘若他的爱人为他流下的一滴至真至爱至痛至悲的泪水落在了脸上,这滴刻骨铭心的泪则将化做来世的一颗痣,所以,情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也欺上前去在少年脸上找寻了一番,歪着头故做天真的叹道:“好可怜哟,你都没有。”]
这段少年意气描写的非常可爱,后来双方'不打不相识',共享战利品‘百花盛宴’,越侃越投机,从尧舜禹汤吹到四合八荒,从大漠孤烟侃到江南水乡,从宋玉潘安转到玉环飞燕,从满汉全席绕到烧尾盛宴……引出了'烧尾宴'的典故:
[“你说那个登科宴为什么要叫烧尾宴?”艾十喝得舌头都有点大了。
“笨!”我指着他鼻子骂道:“你可知有一处地方叫龙门?天下渴望成龙的鲤鱼都会千里迢迢游到那里去跃龙门,但不是所有跃过龙门的鲤鱼都有机会成龙,还得看天意如何。只有那些跃上龙门又被天雷烧掉了尾巴的鲤鱼才能成为真龙,其它的便只能回去继续做一条凡鱼。所以登科宴又叫烧尾宴,你的明白?”
我一口气讲完却发现另外三人都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索性又补充道:“烧掉尾巴的过程是极其痛苦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得必有失,千方百计千辛万苦追求到了一心想要的,却发现失去的东西又何尝不令自己痛彻心扉?”]
这个'烧尾宴'的典故可谓是水到渠成的信手拈来,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所以,才有了后面化名为'艾九'的九阿哥一时兴起,邀请女扮男妆的菀葶去麒麟胡同噙春院玩"萤行游戏",为后面的进一步冲突做了铺垫.
再说后继章节的有趣典故,比如说"悟空撞上如来(下)"章节里,'菀葶犯错'挨罚那一段,用到了'三不杀'的典故:
[“哦?”四阿哥似笑非笑的盯着我:“你倒说说看,想要什么诊金?要免罚是绝对不可能的,你最好断了这个念头。”
我想了想道:“四爷乃堂堂正正真君子,顶天立地大丈夫,又岂会蓄意赖着一小女子的诊金不给?昔日汉高祖刘邦许给韩信‘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今日奴婢向四爷讨要的诊金便是对八格格和奴婢‘三不罚’,一不罚跪,二不打骂,三不禁足。除此之外,奴婢任凭发落。”]
虽然最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依然没能翻出'如来四'的手掌心,但那一波高过一波的斗智都勇是很有看头的.
再说说'我辈岂是蓬蒿人?'那一章,可谓风起云涌,险象环生...
<未完.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