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朱建念其年事已高,屡次将其调往京中为皇党军事委员会首辅大臣兼任帝国军事学院首席院长,但是每当回到京中不过旬月,孙承宗便以辽事紧张,上书皇帝重新坐镇山海关,替皇帝镇守这天下第一雄关!
然而毕竟年逾古稀,且为帝国重臣,故而朱建特许其一专列,自南向北,来往京师、通州、蓟州、玉田、丰和、永平,至山海关,其后入前屯、宁远、锦州,却是一路无阻,一如一马平川。
却说此间,皇帝在山海关外阅兵,孙承宗为其阅兵保驾护航,山海关外,星罗密布的军队防御,却是只有皇帝此行的安全。
而阅兵结束,皇帝并未回京师,而是折转山西,巡查民情,不过临行之前,孙承宗却是接到皇帝的一份密旨。
火速调令京中火炮兵团秘密屯驻山海关,并与孙承宗以节制大权!
对于这样的一则密令,久居军旅,孙承宗却是明白,皇帝即将要有大动作!何况乎,火炮乃是国之重器,京中火炮兵团更是帝国重器之中的重器!
火炮兵团由三个旅、两个直属团、一个后勤团组成,依次为野战炮旅、山炮旅、榴弹炮旅,外加一个掷弹筒团、一个连环机炮团和骡马后勤团。
这些个火器的力量,足以覆灭无数个城池,而如今皇帝密令将这些个深藏在皇城中的国之重器秘密调往山海关,孙承宗却是明白,皇帝此前所言帝国之内,诸将若是擅自出兵者!斩!
不过都是给外人看的,相反暗中云集重兵于山海关,那么只能有一个目的,荡平后金!
至少在孙承宗看来是这般的,那么身为总理辽东事务大臣,孙承宗却是明白,此间自己肩上责任之重大,一则,秉承皇帝旨意,暗中操练,二来,还需安抚诸将心中情绪,且不可对外露出丝毫举兵的迹象。
所以,自打皇帝的命令下达之后,孙承宗便是启程,先出关外,奔赴宁远,再转由锦州,之后由海路,奔赴登莱,接着与袁可立一道前往东江。
除了安抚诸将人人思战的心理之外,便是劝解诸军加紧操练,勿要松弛,随时准备大战的准备!
要说东江还好,毕竟不久前靖海军与陷阵军联合曾是一举攻占耀州、海州,这些个日子全军整顿,对于皇帝的旨意,却也正好满足众将休整的意愿。
但是宁远-------锦州一线却是让孙承宗有些头疼,一来,宁远一线多是孙承宗旧将,对于老帅,那自然是有抱怨说抱怨,有不满说不满,二来,关宁军这些年来,虽是时常有小规模的战斗,但是大军就不闻战鼓声,却是早就憋了一股子劲,尤其是闻听东江不久前的大阵仗,这些个家伙那是一个个心急如焚,恨不得立马出兵,攻取义州、广宁,再一举捣毁建州老巢盛京城!
而偏偏就在此刻,皇帝竟是下了旨意,但凡诸军若有擅自出兵者!斩!
故而刚刚一踏入宁远城,这请战的旧将那是一批接着一批,所幸的是,这些年帝国军队改革,所有军中基层队、连之中设立皇党组织,选由帝国政治学院毕业的人才为基层皇党委员,故而面对皇帝的旨意,下层军官以及士兵之中却是基本没闹出什么岔子。
而至于那些请战的宿将们,孙承宗却也只能好言慰藉,至于皇帝将有大举动则是万万不能透露的,毕竟人多口杂,难免会有消息流出,若是误了皇帝的大事,孙承宗却是万死难辞其咎!
所幸的是,孙承宗毕竟乃是元老宿将,辽东军中颇有威望,更是为帝国军事委员会大臣,他的一番慰藉却也或多或少能够安抚这些战将的焦急的情绪。
其实说到底,诸将请战并非是对战争的狂热,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将领,但是大多数的请战将士,却更多是为了一份荣耀,是为帝国对他们的承认!
所以孙承宗以帝国军事委员会大臣的名义视察,却也一定程度上予以他们宽慰,何况此间孙承宗此行第一站,却是他们宁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