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三年一届的大比开始。各省的学子云集北京,从今年秋闱到明年春闱这段时间他们都不会散去,这些学子将京城各个客栈填得满满的,而各条大街上也多了许多摇头晃脑的读书人。那些卖笔墨纸砚的铺子顿时卖到大发,虽然说“穷文富武”,但在这差一步就跃过龙门的关头,谁不希望自己手里有支好笔,有方好砚,再说这么多文人骚客俱在一起,光是吟诗作赋,讨论文章就要虚耗多少纸张。难怪南门大街上那些铺子的老板最近都是乐呵呵的。
八月十五,士子们都入了闱场,这一关就是数日。闱场位于宣武门西大街,士子们出了闱场不管考的好考的不好的,都有种逃出升天的感觉,看着彼此也觉得亲近了许多,几句话相熟后更是一同找个地方喝酒。住在周围的百姓对这三年一次的科考都习以为常了,别看他们现在高兴,过几日回到这里看榜的时候没有几个不哭的,没考上的哭,考上的也哭。
康有为走出闱场的时候有些茫然,他甚至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客栈的,他本是广东南海人,却千里迢迢跑到京城来参加乡试,只因对自己的文章极有自信。
要知在这学子荟萃的京师中举可是与其他地方大不相同。在这顺天府乡试中取得好名次的,多半能为朝廷里一些大臣所知,甚至有可能传到皇上耳朵里,那对自己的前程才是功德无量。所以许多士子都会选择来参加京师顺天府的乡试,也为博个好名声。
不过此时康有为却是心灰如死,这回的考题并不偏,而那些书自己也看过,但就是文章写起来别扭,脑袋里好像有另一个声音告诉自己那些书上的东西都是错的,难道真是平时杂书看多了?看来今科是没希望了。
走进客栈,看见前面一人,康有为打招呼道:“裴村,你这么早就回来了?”
那人回头,却是一面容严肃的青年,青年看到康有为,施了一礼道:“原来是广夏兄,光第有礼了。”青年乃是四川学子刘光第,二人原本不熟,只是一次刘光第与同乡讨论时势,康有为正好经过,听到精彩处忍不出穴话进去,这才认识的。
后来二人讨论起诗词学问更是惺惺相惜,加之同住一个客栈,几月下来已是相交莫逆。
康有为生性豁达,对于考场失利之事已经抛到脑后,此时对刘光第道:“这些日吃喝拉撒都在闱场里,甚是气闷。就闻京城香山红叶美不胜收,今日秋高气爽,你我何不出外郊游一番。”
刘光第闻言,亦绝不错,便点头答应。
两人走在街上,康有为兴致颇高道:“当今天子虽然年幼,但却欲有一番作为。在通州编练新军,在各地振兴西学,前些日又出兵朝鲜、逐退倭人,开我大清之新气象。不过当今天子刚刚亲政,朝中俱是些旧臣,此时正需要人支持其做法,你我若能得皇上赏识,留在天子身边,他朝飞黄腾达、一展抱负,指日可待。”
刘光第听了摇摇头道:“我要高中了,宁愿请调地方,我知道自己的事,就我的脾气,在朝廷里是要得罪人的。”
康有为听了,想起刘光第的脾气倒有同感。
就在这时旁边传来一个声音,“两位公子,你们可要算一算姻缘啊?”
声音是从路旁的一个算卦摊上传来的,卦摊上树着一面旗子,上写“天赐良缘”,旗子后面坐着个头发胡须皆白的老头。康有为见了觉得颇有意思,上前道:“老人家,现在满街算命的都是帮别人算前程,您怎么帮人批姻缘?”
卦摊后的老头这时摇摇头道:“那前程命运乃是一个人命格里最硬的,就算算出来了,又岂是人所能改的,老朽不过一介凡人,也只能帮人算算姻缘,牵牵红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