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微观黑科技> 第二百四十八章 海稻实验基地,景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八章 海稻实验基地,景区(1 / 2)

 袁老一辈子都和粮食打交道,在研究出产量高的杂交水稻后,就开始朝着其他方向发展。</p>

首先杂交水稻的口感不是特别好,在大家有其他选择的时候,不喜欢吃杂交水稻。</p>

袁老就开始进一步研究,争取做到口感好,产量高。</p>

现在的杂交水稻已经越来越好吃了。</p>

解决完以上问题,接下来就是扩大种植面积,占据华国二分一以上耕地面积的盐碱地就成了攻克目标。</p>

一般盐碱地都是湖泊干旱或者靠近海洋和矿产等原因,已经有很多办法可以改善盐碱地。</p>

比如用水浇灌,更换表面土层,种植其他适应盐碱地的植物,长期种植改善土质。</p>

以前的大部分方法,基本都是从改善土质的方向出发。</p>

现在袁老用的却是直接在盐碱地种植水稻的办法。</p>

就连海洋里也有很多植物可以生存,水稻自然也有希望做到,只是因为植物属性的关系,可能需要进化数百万年才可能做到。</p>

但人类干涉的情况下,也许能够加快这个过程。</p>

此时袁老就在给陈涵介绍盐碱地水稻实验的详细情况。</p>

“我们现在培植的水稻叫做盐水稻,这一切都要感谢陈日盛教授,当年我公开杂交水稻培育方法后,全国各地都在外面寻找野生水稻然后杂交。”</p>

“1986年的时候,陈日盛还是个年轻的研究员,他偶然发现在海边滩涂上长着一些类似杂草又和水稻相似的植物,仔细研究才发现,这就是水稻!”</p>

“当时他便精心照顾,最终收获了第一代盐水稻,用这些水稻注册了专利,这就是第一代盐水稻,名字叫做海稻86。”</p>

“将近四十年过去,我已经垂垂老矣,陈日盛也从研究员变成年老的教授,最近我大致完成了杂交水稻的研究,终于腾出手准备和陈日盛教授一起,看能不能解决海稻的问题。”</p>

“目前我研究出的最新一代杂交水稻早稻亩产600多公斤,晚稻亩产900多公斤,一亩地双季产量就可以达到1500公斤了,而海稻86经过多代培植,目前从亩产几斤,已经达到了300多公斤,和杂交水稻差距还比较大,而我们国家盐碱地又非常多!”</p>

袁老絮絮叨叨的将情况和陈涵说了一遍。</p>

听完介绍后,陈涵吃惊不已,原来杂交水稻已经做到了亩产1500公斤!</p>

他查看的资料我们大量进口的大豆等作物,亩产不过200公斤不到。</p>

海稻也突破300公斤了,也就是说某些盐碱地已经可以种植海稻品种,让粮食产量进一步增加。</p>

华国目前肯定还是缺粮的,否则也不用每年进口那么多粮食。</p>

如果不进口,日子肯定还是能过下去。</p>

但粮食价格一定会变的更加昂贵,不但粮食更贵,饲料食用油猪肉等等都会更贵。</p>

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办法,依旧是增加粮食产量。</p>

让华国粮食多到吃都吃不完,这样就可以拿粮食喂猪喂鸡鸭,甚至出口。</p>

至于谷贱伤农等问题其实是不用担心的。</p>

现在农村其实很少以粮食来当成主要赚钱的手段了,一般卖粮的也是大型种植基地,只有工业化种植才不至于亏本。</p>

普通农民种田卖钱,很大概率赚不到什么钱。</p>

现在随随便便在县城或者大城市打工一个月赚的钱,就能比得上家里几亩地一年的收成。</p>

“300公斤也很不错了啊,那现在盐碱地有多少土地种上了海稻呢,我们国内不是有13亿亩盐碱地吗?”陈涵问道。</p>

袁老闻言苦笑着摇摇头,没有说什么只是带着陈涵加快了脚步。</p>

几分钟后陈涵来到另一块田,这块田的水稻发育的非常好,稻穗爆满陈涵估计这样的一亩地起码能有好几百公斤收成。</p>

“这就是海稻86最新一代,亩产300公斤,之前也同样是海稻86,预计亩产不到100公斤,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袁老叹气道。</p>

陈涵稍稍思考马上就得出了结论,疑惑道:“是因为盐碱地含量不同吗?那块地您说含盐量3%的水浇灌算是轻型盐碱地,这块呢?”</p>

“海稻86多代改良,最初只能在0.3%含盐量的盐碱地生存,现在能保持住300公斤亩产,但含盐量不能超过1.5%,就连大部分轻度盐碱地都要简单稀释优化以后才能够使用。”袁老解释道。</p>

原来是这样,难怪海稻一直没有大力推广开。</p>

现在袁老和陈日盛教授连手,估计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p>

想要稀释盐碱地需要用到非常多的水,而一般盐碱地区域本身就缺水。</p>

而且有些地方盐碱地形成就是因为雨也可能有问题造成的。</p>

陈涵也明白他来三亚主要攻克的目标是什么了。</p>

“袁老放心,我一定会尽力解决这个问题!”陈涵拍胸脯保证道。</p>

他重生那会儿正是袁老离世的时候,陈涵也不知道那时候袁老和陈教授一起研究的这个项目有没有成功。</p>

不过他反正现在就打算插手,有几千万灵魂之力陈涵非常有信心。</p>

而且这一世,陈涵会尽力研发医疗技术,让人类寿命延长。</p>

袁老还有好几年的时间,肯定来得及的。</p>

听见陈涵自信满满的话后,袁老笑了笑,也许这个年轻人真的能够创造奇迹呢。</p>

反正袁老觉得自己和陈教授可能性不大了。</p>

陈教授86年发现了海稻86,研究了四十年,已经到了瓶颈。</p>

现在他和陈教授年纪都很大,谁有说不准还有几年可以活,这也是袁老想让陈涵介入的原因。</p>

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盐碱地问题得到解决。</p>

希望华国粮食不需要再进口!</p>

这些进口粮食的外汇,完全可以用在进口稀缺的矿产,或者需要的机器设备以及技术上。</p>

不管是脚盆国还是漂亮国,都在大量从国外进口矿产,他们也不使用,就是进口然后埋在地下。</p>

自己的矿也不挖,这都是在将钱转化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p>

当然漂亮国比较流氓,人家发动印钞机就可以用白纸在全世界换资源。</p>

天气比较热,众人在实验基地参观了一圈后就回到了实验室。</p>

这是一栋五层高的楼房群,数栋大楼构成了三亚最大的水稻海稻基地。</p>

以前袁老不在三亚实验,这里是陈教授的地盘,他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p>

袁老也是今年才来到这个基地帮着研究海稻问题。</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