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我在民国打酱油> 第二百八十八章、无形推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八章、无形推手(2 / 2)

几天的舆论发酵,以及汤皖好友们的文章,矛头直接指向当局,要求给予一个解释,审判刺杀案的主谋。

“汤皖”的遭遇引起了文学圈全体文人的警觉,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头,所以无论新旧文学,皆是统一战线,声讨北方当局。

南方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趁机添油加醋,却没成想,遭到了反噬。

由迅哥儿带头,《星火》开始痛批南北双方,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置,之百万难民当前于不顾。

论舆论战,文人的力量是惊人的,本来南北政事,与文人无关,但是汤皖事情一出,顿时就忍不住了。

铺天盖地的文章被发表,措辞严厉,态度锋利,骂的南北双方一下子哑火了,发不出声音了。

启瑞这几天是被烦的焦头烂额,一方面是这帮文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另一方面则是内务总长王揖唐干系颇大。

备战之际,忽然出了这么一出事故,实在是始料未及,先有旱情的不利舆论,后有汤皖刺杀案的火上浇油。

而且,北方当局内部也有了不同的声音,以冯老总为首的和平统一派,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有三:

其一,全力赈灾。

其二,揪出刺杀案的背后主谋,还全国人民一个交待。

其三,主张南北双方坐上谈判桌,和平统一。

若是在这之前,启瑞定会置若罔闻,不屑一顾,坚持梧桐,但是此时,梧桐的话却是怎么也无法说出口。

但凡启瑞值此之际,敢说出梧桐二字,怕是要遭受全国上下之无穷无尽之怒火,只得妥协了。

而南方遇到的情况也是一样,西南几个老虎头子本来就想偏安一隅,只是启瑞非要弄他们,逼不得已才联合反击而已。

现在,冯老总通电全国,要求南北双方尽快坐上谈判桌,正符合他们原本求和之意,因此第一时间通电附和。

在“汤皖刺杀案”之后的短短一周内,北方当局的实权人物开了数次碰头会议,最终连发了三个全国通电:

一、停止备战,当局全力进行华北赈灾。

二、成立联合专案组,调查“汤皖刺杀案”。

三、举行《沪市和谈》会议,停止南北对峙,商讨和平方案。

在菊长精心的谋划下,整个事件的最终倒向,倒是与菊长事先的预估差不多,唯独委屈了内务总长王揖唐。

而此时的汤皖,拿着菊长事先差人准备好的船票,登上了去往瑛国的船只,历时一周的航程,已经到达了东南亚。

菊长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并且再留给汤皖的信中,说了这么做的缘由,希望汤皖能理解。

其实汤皖原本的预估没有错误,当局给了汤皖选择,要么加入,要么被软禁,却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而菊长认为,一旦被软禁,就很难有出来的机会,谁也不知道会被软禁多久,索性便助汤皖流亡国外。

后来,菊长细思之下,决定搞个大事情,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以全国人民之意志,达到停战的目的。

菊长以前总爱和汤皖说道:“这么些年,打的全是自己人,已经腻歪了,有本事就打洋人去。”

所以,在事先没有知会汤皖的情况下,菊长一意孤行了,想凭借一己之力,为这个国家带来一些改变。

之所以,让汤皖免费去欧洲度婚嫁,便是一旦汤皖还在国内,消息肯定无法掩盖,刺杀案无疾而终,很难引起全国上下的义愤填膺。

就比如,这几天,迅哥儿和仲浦先生接手了希望慈善基金会,开始主持赈灾事宜。

南方的善款,经由孟邹在沪市汇集,然后在转给首都,再从川省购买粮食,运往华北。

余下的汤皖好友,个个撸起袖子,明目张胆的对着当局喷,以钱玄和首常先生为最,把南北双方喷的个狗血淋透。

如果他们得知汤皖还在世,断然不会有如此真实反应,不是每个人都像菊长一般,有着浑然天成的演技的,奥斯小金人常伴吾身。

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超过一只手之数,汤皖看到菊长的信后,就全明白了,索性便任由菊长去尝试一下。

实则,汤皖在对国内情况分析了一遍后,认为停战的可能性不大,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双方再起波澜的时间往后推一点。

但是,菊长既然有心救国,汤皖又怎么能不成人之美呢,况且,也确实对湘灵,想念久矣,全当公费旅游吧。

只是没想到,冯老总这个两面派,这会竟然是同菊长打起了默契牌,一举接过了和谈的大旗。

汤皖分析,冯老总这么做的原因,不外乎,如果双方和谈成功,那么冯老总一定居功甚高威名远扬。

南方肯定会支持冯老总,而其自身又有奉系的支持,岂会再担心启瑞,如此一来,老总的位置稳如泰山。

【今天1字已经更啦,看到了读者们,点点你们的小手指,来张月票呗,这回连前一百都没进,实在是丢人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