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我在民国打酱油> 第二百八十六章、魂兮,归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六章、魂兮,归来!(2 / 2)

“烧纸钱,一定要在心里喊先生的名字,这样先生才能收到。”

“起风了”菊长嘴角喃喃道,而后,面若寒霜,对着副官吩咐道:

“你带一队人,在这里维持秩序。”

“收到!”副官答道。

“其他人和我走!”菊长最后瞥了一眼地上的“汤皖”,便径直走向车子,对着领头人喊道:

“去王揖唐家,都给劳资把家伙准备好!”

这个世界上没有这么巧合的事情,汤皖刚好乘坐在第二辆车上;那几辆大车刚好从巷子出来;两者刚好相撞,还刚好装满了稻草。

所以,这一切刚刚好的解释便是,这是一个阴谋,定是有人要害汤皖。

那么会是谁呢?菊长率先给出了答案,便是内务总长有重大作案嫌疑。

菊长打算恶人先告状,用先入为主的观念,把矛头指向王揖唐,这人一直看汤皖不顺眼,定然是有重大作案嫌疑的。

而且,菊长已经替王揖唐想好了刺杀汤皖的三条完美理由:

其一,王揖唐是内务总长,是旱灾的直接负责人,负责赈灾,救济难民,之前汤皖去找过王揖唐,商量旱灾问题,几次请求会面皆被拒。

其二,华北旱灾被爆,民众指责当局的不作为,公信力持续下降,王揖唐付主要责任,很有可能职务会被罢免,以消民众心中之怒气,因此王揖唐迁怒于汤皖。

其三,除掉汤皖,那么由当局接手希望慈善基金会,赈灾救民。于公,可挽回当局形象,于私,保住个人职务。

如此一来,首先被怀疑的对象就从菊长身上转移开了,而且这回用的人都是菊长的亲信,就连副官都不知情。

再加上菊长摸爬滚打多年,学会的浑然天成的演技,只要菊长不自己承认,那么被怀疑的永远都是别人。

这个时代,司法机关基本形同于摆设,没有举证例案一说,请人喝茶全靠:我认为你有作案嫌疑,我就请你来协助调查,你要是不来,那你就是做贼心虚,请你喝茶准没跑。

假使,汤皖露面了,那也应该会在一个月后,因为,菊长给汤皖买了一张去欧洲的蜜月船票。

届时,汤皖没死的消息即使传回国内,菊长也不用慌,因为还留有一招后手,专为此设置。

可以顺势把锅推到南方的头上,认为是他们派人来,故意搞事情,目的是攻击北方当局。

总之,菊长已经把一切都计划好了,并且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顺利,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强制性请王揖唐喝茶。

首都城上空的烟花持续的绽放着,“皖之先生遇害”,这一则惊人的消息在这个夜晚,便如绽放的烟花般,形成了涟漪效应。

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往这里赶,自发的进行凭吊,夜虽往深处走,但是来人却不减。

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为零,死去的时候便是其一生最终的定格,这一刻,其一生的功过都被会被无限放大,供时人评价。

如果把一个人一生的功和过用100分制来表现的话,那么古往今来第一个满分应该是大汉冠军侯,因其一生过于短暂,但功绩实在是卓越,闪耀华夏两千年历史。

而汤皖于这个时代而言,显然因其独特性,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并且年龄短,没有犯过错,拿个50分不为过。

所以,只要于老百姓有功的事情,便会得到进一步的拔高,进而引起广泛的同情心理。

六爷是通过黄包车夫知道的消息,赶来的时候,看着浑身烧焦的“汤皖”,一时间,不禁老泪纵横。

脑中不由的闪现出先生生平的画面,从第一次六爷上门,到冬日里救助难民,再到修建新式学堂,像是一部电影一般。

“先生,何至于如此下场啊?”六爷杵着拐杖,慢慢瘫坐在“汤皖”的身边,仔细的把有些发皱的床单叠整齐。

喃喃道:“先生平生最是爱干净,冬日里,都要每天洗澡,如今却唉”

如今却是成了这幅模样的皖之先生,那个风度翩翩,爱干净的皖之先生永远的留在了众人心里,不由的让人感到唏嘘,物是人非,昨日黄花,不过如此。

去东交民巷的几个人回来了,带来了一个消息,先生家中无人,敲门无人应和,院里一片黑暗。

“去东门学校吧,那里是先生一生的归宿。”六爷说道。

留下来维持秩序的副官,见这条街道,在深夜里越聚越多,而且明天白天,肯定还有更多的人前来,届时定会水泄不通。

况且,流落街头,于死者不敬,便一边差人将情况反馈给菊长那边,一边带大兵持枪在前方开道。

大家一起把“汤皖”抬上一块门板,在夜色弥漫中,浩浩汤汤的穿过了朝阳门,往城外学校走去。

“皖之先生!”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一路从城内缓慢前行,沿途但闻此噩耗的老百姓,大多加入了队伍之中,一起嘴中喊着,送先生去学校。

这个无眠的夜晚,尽管夜色依旧弥漫,尽管夏风依旧阵阵,但昔人已去,总是不免失去了几分色彩,夜,终究不只是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