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往生记> 六十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六十九(1 / 2)

 头一天顶着寒风逛公园,第二天就给颜色看。长久早上起来就感觉到嗓子疼的要命,原本计划好去研制组的,只好改道人民医院,开路一马司!

却说虞博士将长久领进了医院,自己就按着两人昨天商量好的计划直接去找计算机总局领导了。

“国家实验室?”总局领导看着虞博士起草的计划书,皱着眉头念道,“这个影响估计有点大,而且我的也没权成立这么个国家级的组织,不过既然虞先生有这个意思,肯定是必要的,我一定上报中央,尽早取得批复。”

“没那么复杂。”虞博士微笑着摆手,“这只是我的一点建议,具体都写在里面了。根据大陆现有的集成电路产业的状况来讲,资源分配太分散,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有一定的研制能力,却又不能单独取得有价值的突破钱花了不少,成果寥寥可数,这是能看到的最大弊端。其次就是研发与生产脱节,实验室做出来的东西不能立即用在生产线上,还要进行二次开发,调试,一来一去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不错,就是这样。”总局领导一拍大腿,“微电子所的人成功了中试工艺,拿到厂里进行工业生产完全不行,总得调试个大半年,修修改改一年多才能正常。”

“所以啊,研发了几年,工厂里调试个几年,一来二去至少四五年,研发的是国际先进的技术,等投产了,国外早就过了好几代了。”虞博士手指轻敲着桌子,慢慢说道,“况且我们和国外的研发实力有差距,并不是因为华夏人不如美国人,人家一个公司看似是独自开发技术,整个社会的分工合作。整个社会的工业基础强大,自然不需要一个个的攻关难题,只要专注于解决本职问题就行了。”

“集成电路产业涉及到硅提纯技术、超纯水技术、净化空气技术、光学技术、量子物理等等,无一不是当代最尖端的东西。我们整体就比国外差一截,如果还这样洒水式的分散投资,广种薄收,无疑是自杀性的行为。”

“这个我们也知道,但是无能为力,全国那么多的集成电路工厂不能全部都关门啊。”总局领导也是一脑门子的无奈,“不过我们正在研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相信很快就有方案出来。”

“集成电路厂家多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千万不能投资那些技术落后的生产线。”虞博士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国外一般都是这样做的,分层次、分阶段的使用生产线,最先进的生产线用来做最先进和最赚钱的东西,比如存储器、处理器。次一级的则做一些普通电路,至于淘汰的则卖掉。这样一层层的形成一个金字塔状,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集成电路生产线,毕竟这东西也不便宜。”

“举个例子,前几年10微米的线还是最先进的,英特尔就用它来生产存储器,钱赚得不少。过了几年5微米的线研发出来了,新型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也要投产,就先用10微米线先进行试产,等到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之后就立马转型到5微米线上进行大规模低成本生产,这也是为什么新出来的集成电路比较贵的原因。至于剩下的10微米线因为技术成熟,则生产一些不需要太高要求的集成块。”

“日后每次技术进步都是如此,实在不能用的则卖给小厂或者出口到国外,总之一分都不浪费,这也是成功之道,生产线的成本实在是太大了。”

总局领导貌似恍然大悟:“就像精密的车床只能用在加工最精密的零件上,决不允许用来车粗货。等用的差不多了就降一个精度等级,降级使用。是不是这样?”

“对。就是这样。”虞博士微笑道,“至于生产线上的设备也不是一成不变,至少英特尔公司是不停的改进。他们的管理制度确实别具一格,但是很有效率。”

“就拿实验室来讲吧,研发人员从来都是以车间为实验室,立足于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设计。生产人员有什么困难、疑问可以和他们无障碍的沟通,因为研发人员也在现场,他们解决的就是实际的问题。”

“实验室在工厂里?”这让总局领导有点惊讶,他实在不敢想象科学家和工人一起工作的场面。

“不错,有时候实验室还设在车间。”虞博士点点头,“这样做的好处很多,简直妙不可言。当年英特尔公司在10微米转型的时候,就是靠着这招打败了强敌。”

“哦,这怎么讲。”总局领导顿时来了兴趣,询问道。

“当时10微米的技术很成熟,大家都在用。”虞博士喝了一口茶,润润喉咙继续说,“技术上没有差距就只有拼价格了,这是你死我活的争斗。当时的英特尔公司还不大,算是很年轻了,除了一些天才的设计,其它几乎完全不能和那些老牌电子厂商抗衡。靠着先进的设计,英特尔的存储器卖的越来越好,但是竞争也越发激烈。”

“这时候靠着品管带来的成本下降已经无法应付激烈的价格战,唯一出路就是升级工艺——增大硅晶圆的直径,缩小晶体管之间的线宽——由10微米到6微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