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则天代慈禧> 第三十四节 中秋灯节之洋油灯登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节 中秋灯节之洋油灯登场(1 / 2)

 曾国藩把管家叫来,问他这些天洋油灯都用了多少油,折合几吊钱。89文学网

“回老爷,”管家笑**地答道:“我当初见那洋油灯点得跟火把一样亮,也担心要多费油钱,没料到,比我们从前点豆油灯,倒是省了些银子。从前一个月的灯油钱总在三两三钱左右,这个月过了一半,灯油钱还不到一两五钱,我估算着,一个月约摸二两六七钱也就够了。”

曾国藩诧异道:“果真如此?你平时忙得很,这帐有没好好算过?”

“回老爷,因为是新换的洋油灯,小的对这油钱算得特别仔细。”管家答道。

“那么你看,用这洋油灯,有没有什么坏处?”曾国藩又问。

“我听大少爷说,用这灯,要特别当心火烛,洋油不小心泼洒了,碰到明火,很快就会烧成一片;放这洋油的罐子也要特别拧紧,要不然洋油就会偷偷跑掉。”管家答道。

“很好,你去忙吧。回头大少爷回来,你让他到我这里来一趟。”曾国藩道。

纪泽从同文馆散学回家,就听说老爹为洋油灯的事情找他,急忙到了书房,见四妹纪纯五妹纪芬也在。曾国藩抬眼见到他,问道:“那些洋油灯,你买来是多少钱一盏?”

“一两一钱银子一盏。”纪泽答道。

“要一两一钱?”曾国藩问道,“这么贵,你在哪儿买的?”

“在美记洋行,”纪泽答道,“爹爹为何问起这些?”

虽然在曾家。曾国藩事无巨细。从子女们念书。到饭桌上地饭食。都要过问。不过今天问到一盏洋油灯地价钱。而且听管家说。之前还问到洋油地价钱。也很稀罕。所以他这么问。

“太后让同文馆为普惠天下百姓选地洋货。我想就推荐这洋油灯。不过一两一钱银子一盏。太贵了些。剃头匠、脚夫、还有鞋匠。每个月只不过一二两银子地收入。怎么能用得起?你去打听打听。有没有更便宜地。还有你说地美记洋行。是美丽国人开地洋行吗?”

“不是美丽国人开地洋行。是一个广东人开地。取地‘美记’。就为听起来象洋人地洋行。好招徕顾客。更便宜些地。好象也有几款。不过装洋油地灯肚是用铁皮做地。没这款美观方便。这透明地灯肚。洋油用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该添油了。一望便知。”

“好。你去打听打听。这洋油灯。洋行掌柜每盏都赚多少钱?如果买地人成千上万。他肯不肯降价?还有。如果他不肯降。五钱银子一盏。我们自己能不能造出来?”

“造是能造出来地。玻璃和铁片我们都能造。只是不知道五钱银子够不够。我这就去问问。”纪泽答道。忽然又说。“爹爹。除了这洋油灯。还有更好地。听说上海北市街头。如今都挂了气灯。照得街道就好象白天一个样。”

“哦?和白天一个样?”曾国藩也不免惊奇道。“那要烧多少洋油?”

“爹爹,那灯不烧洋油,专烧煤气。”纪泽道,“只是煤气的价钱还贵。”

“那就不提也罢,我们挑的东西,要让老百姓用得起。”曾国藩道,转头又问纪纯纪芬道,“你们姐妹娘女几个用这灯,有没有现什么不便的地方?”

“爹爹,这灯虽亮,黑烟也粗大,”纪芬笑答道,“有一晚姐姐的澹儿躺在床上,见那直筒筒一道烟熏到房顶,竟然念出‘大漠孤烟直’的诗句来。”

曾国藩“呵呵”大笑,捻着胡须道,“这倒也不怪他,有那么几分象。

“爹爹,儿子在徐世叔寄来的《纽约时报》上读到,美丽国人如今还明出一种灯泡,不用灌洋油也不用灌煤气,更不冒黑烟,接上电线就能亮的。”纪泽有些兴奋地道,“将来如果能用上那灯泡,想必更加干净和方便。”

“不用灌洋油也不用灌煤气?那灯泡怎么亮?”曾国藩摇头道,“没有根的东西,我不信。不过洋人的技艺日进千里,真是让人担忧啊。我朝用了洋油灯,洋人又改用气灯,等我朝用了气灯,将来洋人更要用那无根灯,这样年年月月,要什么时候才能赶上洋人呢?”

洋人明灯泡的事情,纪泽也是道听途说,它亮的道理,他一点也不明白。此时听爹爹说它是“无根的东西”,更引了老爹的忧虑,就不敢深谈了。还是先赶快去打听洋油灯的价钱好,毕竟如今大清朝百姓能用上它,也就不错了。

曾国藩给太后递了道长长的奏折,在里面,他先回答了太后的询问,推荐用洋油灯作为洋学代表来普惠百姓。

据他说,洋油灯比豆油灯要亮四到五倍,而且洋油的价钱比豆油的价钱还略低,前门外的‘美记’洋行所售的洋油灯的价钱较为低廉,一盏只售银子七钱五分,老百姓应该能用得起。更重要的是,虽说是洋油灯,这灯和所用的洋油,大清朝的广东和上海的商人也能制造,不怕洋商积货居奇、哄抬价格。此外,老百姓用了这灯,晚上能多做工一两个时辰,有利各行各业的生产,到时自然感念太后推广这灯的隆恩。

当然,这灯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洋油易燃,泼洒之处,一遇明火,立即熊熊燃烧,而且难以扑灭,所以储存和使用时务必要分外当心;洋油又易偷跑,所以一定要密密封闭,妥善保存在阴暗之处;还有因点这灯时黑烟巨大,玻璃罩需要常常清洗,墙壁屋顶也要定时清扫。

武则天见了如此细密妥当的回答,大为高兴,立即批准了曾国藩的提议。

照例每年的中秋灯节,朝廷都由礼部负责在前门大街举行灯会,十四日试灯,十五日正灯,十六日罢灯,百姓们不分男女老幼,徜徉其间,看花灯,猜灯谜,也算是每年的一大乐事了。

今年也不例外,中秋节前一天,前门外划好的灯会展地旁,墙壁上还贴出了“猜灯谜,赢洋灯”的告示,告示说:明晚的中秋灯会,礼部将在前门悬挂八盏气灯,还特意准备了一百道灯谜和一百盏洋灯,只要猜中灯谜,就奖一盏洋灯,请众百姓到时踊跃猜谜,云云。

难得的热闹聚会,当然不只是灯来凑热闹,玩杂耍的,卖焰火的,卖泥人儿和布老虎的,卖泥瓷陶罐的;加上此时又正是北方水果成熟的季节,卖山楂和苹果梨的,卖凉粉的,把个前门大街挤得摩肩擦踵。

更有平时不出门的大家小家的妇女们,从几天前就开始洗刷晾晒,预备这一晚的衣裳,说起来是准备去看灯,自然也是我看灯、灯照人、人看我、我又看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