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游戏竞技>棋魔前传> 第八百七十三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七十三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2 / 2)

“呵,那我就越俎代庖,替你说几句好了。”程晓鹏笑着把键盘拿了过去(他用的是专业打字员首选的快速输入法王码五笔,测试时,每分钟输入可达每分钟一百二十左右,聊天发言,那是绝对够用了。)</p>

噼哩啪啦一阵乱响,程晓鹏随后敲下了回车键。</p>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p>

字体是加大,加红的,在对话框中显得非常醒目,臭棋杀手上次出现的时候几乎一言不发,此次方一现身,便以如此豪迈的诗句言明心志,顿时引起棋迷位一连片的热情叫好声。</p>

“好大的口气!”</p>

首尔,金灿宇的卧室中,金灿宇一腿伸,一腿曲正端坐在电脑之前,在他身旁坐着的则是《大韩日报》的资深记者朴在熙——声音就是从他口中发出去。</p>

“呃?,什么?”正在闭目养神。等待约定对局时间的金灿宇闻声睁开眼来问道——‘超级玛丽’是隐身上线,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天机公司的系统管理员,别人不知道他在不在线,而他却能看到别人的发言。</p>

“臭棋杀手在对局大厅发言了。”朴在熙答道。</p>

“他说了什么?”金灿宇好奇问道。</p>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朴在熙吟道,当然,是用翻译过来的韩语读的,否则金灿宇听了也等于没听。</p>

“这好象是中国的古诗吧?他现在说这首诗是什么意思?“金灿宇不解地问道。”你说的不错,这首诗是中国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做《从军行》中的一首。想知道‘臭棋杀手‘想表达什么,首先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p>

朴在熙是曾经长驻中国的新闻记者,汉语水平之高,甚至比一般中国的大学生都强,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曾经下过不少功夫,这首唐诗恰恰是他研究过的。</p>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的表面意思是: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则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p>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p>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p>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p>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p>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而是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保家卫国的宏伟壮志。”</p>

朴在熙怕金灿宇听不明白,解释的非常详细。</p>

“果然是好诗句。经您这一解释,我也有一种热血沸腾,想要上马战斗的感觉。”金灿宇叹道:流传千年的古代经典诗词力量就是这么大,即便是他这种一次听到的异国年轻人,也一样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那种壮丽雄浑的悲壮画面。</p>

“诗句当然是好诗句,只不过‘臭棋杀手’此时拿出却另有深意,因为对他而言,你就是西北胡虏,而他则是百战沙场的戍边将士,他要做的,就是把你这个‘楼兰’破掉,而且是不破不还!”</p>

朴在熙正色说道。</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