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鬼谷神谋> 第六百七十二章无穷无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七十二章无穷无尽(2 / 2)

就如同这青牛,若算起来,它虽然身在世间,却已不算世间生灵,所以不能与普通生灵来论。</p>

就好比人,普通人行百里,至少要两三日,可你却能吸天地之气,自行运转,只用了一个时辰,已达人境之极,或有一日你能突破此极,或许你就可以不像刚才这般如此辛劳了。</p>

也会步入一个新的境界,到时也能一步千里,遨游太虚。”</p>

王禅一听,却也有些味儿了,可这还不是他想真正知道的。</p>

“师傅,刚才你老人家所言人境,自然是以人为基本所能观之境,是否说还有其它境可观道?”</p>

“是呀,人为三才之人,可世间还有其它万物,自然还有它们眼中之境。</p>

你可看这田中蝼蚁,也有若如人,蝼蚁有蝼蚁所观的世界,也就是境。</p>

虽然蝼蚁未必有眼,却可以用其它方式感应。</p>

甚至比人之更能准确知道世间变化。</p>

天晴天阴,下雨下雪,这些自然变化,除了世间之人能觅得其规律之外,其实世间万物也都有些感应。</p>

这也就是它们所观之道。</p>

而相传世间也有千万年不死之椿树,八千年一春,八千年一秋,他所观世界又与我们所观不一样。</p>

人之把岁月分成春夏秋冬,此春夏秋冬于大椿树而言,只是个中变化,八千年或许才能感知到世界的真正变化,这人就难与做到,不说普通人不过百岁之寿,就算是明道之人,也未必能观此道。</p>

而相反,夏虫不可语冰,它的一生就只有一季,何来寒冬之说,它所能观的就不可能是全部道之变化。</p>

而人只是这世间一灵物而已,所观的也有其局限之性,夏虫与人相比,正如人与大椿树相比一样,看到的只是一部分。</p>

若是再比其它的,比之日月星辰,比之这浩瀚的苍穹,人之所观之道又是何等渺小。</p>

而岁月,时光,年月,气节,这些可算之数只是人灵而设,其实若放之苍穹却并没有意义。</p>

人之所设,只是相对于人而言,时间也好岁月也罢,于道而言则并没有此种意义。</p>

就好比长短远近,大小等等,这些只是世间万物之道,若放之无限苍穹,何来长与短之分,何来大与小之说。</p>

道为无限,处处皆是无限之中心,如同地,如同天,如同这日月星辰,多一不为多,少一不为少。</p>

无穷之外再加无穷仍然是无穷之道,这宇宙苍穹少一个星辰,多一个星辰,其实都是无穷。</p>

只有超脱此境之限,才能真正的效用道法之门,成就万千变幻。</p>

而这青牛就是一个例子,它只是超脱了普通畜牲之道,就可以缩地成尺,你之看到的是他悠然之行,可于它则言却是一步百丈,而这百丈又只是人之所限而言,于它而言又只是一步而已。</p>

若让禅儿化身一只蝼蚁,那么这方寸之间怕就是万水千山之途,穷一生也未必能够践行。</p>

可这些蝼蚁却也自有其道,这就是不同的境,有不同的道法之门,能生在此世间,非是只有人所观之道一途,却可有万千之境。</p>

所以世间才会有一些明道的圣灵之物,能够变幻无穷,所施之技于人而言就是仙法道术,其实有的只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而已,见之不足为奇。</p>

可你若能从这些不同的境中再观出这些生灵之道,就可以习得它们所悟之法门。</p>

比如龙能驭空龙能入水,能呼风唤雨能遨游苍穹就是这般道理。”</p>

(相对于宇宙之无穷而言,并没有时间,或者说时间是相对的,而并非绝对,所以人之所以会以光速来作一个终极的,其实只是人之限,光速依道家的说法,并不是极限,包括距离也可以说是相对的。</p>

道之无穷,只有变化而无时间,人的一万年于宇宙来说,微不足道。</p>

一亿光年,万亿光年的大也也一样,宇宙之中再多十个银河系,它还是如此,就像量子力学里量子纠缠,两个量子身处万亿光年之外,却能呼应,做同样的变化,这就证明一个绝对与相对之理。</p>

所以道家的智慧只用一个无穷的符号就把宇宙苍穹表达完了。</p>

数学上就有无穷大加一是无穷大,减一还是无穷大的表述。</p>

这个无穷其实最早也是创于中国,而中国之所以以中为国,其实也体现了宇宙无穷之理,无穷的宇宙,处处为中,而并非是中国人不懂世界之大,坐井观天。</p>

正好相反是懂是世界的无穷大,知道处处为中的真理,这才有了中国之称。</p>

宇宙中任一一点都可以成为中心,也可以以此中心加上无数维度。</p>

后来这个无穷大的符号,被佛教也引了去,反而成为了佛祖身上的标志了。)</p>

“那么师傅所会的仙法道法,也就是通过不同的境来观之道之变化所悟出来的法门了,不知师傅日后会不会教徒弟一些?”</p>

“我为你师,自以传不言之教,这不言之教只是观道之法,若你习会,自然能自己观之习之,而无需师傅传教,这些都只是小道之法,不足羡慕,只是它日若你想学,师傅当然不会不传。”</p>

老子说得还是十分诚恳,所谓不言之教,只是道法之教,重的是观道之法,明道之法门,而非一些道法,可却也不拒绝王禅所求。</p>

“师傅,若依世人来看,你就是得道之神仙了,若有神仙,那么也自然会有魔邪。</p>

而那些魔邪它们的魔功邪术又当何解。</p>

就如同离魂尊主,他的离魂大法真的可以让魂与体相离吗?”</p>

王禅还是早有预谋,他将来要去的是齐国,而且他也想去会会离魂尊主,所以这也算是做些准备。</p>

“道生万物而不据有万物,若以人言而论,那是公。</p>

而这万物之中,皆有私利,这也是道所生,道为公,万物为私,公生私的道理。</p>

而魔邪之徒只是比普通之人私欲更重而已,而他们也比普通之人能观得道,只是此道与你我所观之道却又不一样。</p>

道以生为主,代表道的本性,我们修道明道,都是以此不据有为向。</p>

而之所以称之为魔,却是以灭为本性,他们修道明道却与我们相反,道生万物而不自用,而魔却欲得万物而自有,所以这世间有修道得道明道之人,世人可称之为神与仙,那自然也会有魔与邪。</p>

至于离魂之说,到没有什么玄乎的。</p>

你在禅定之时早就能入虚空之境,其实那就是你的魂,而非你的体,你的身体在守藏室,可魂却可以入宇宙苍穹。</p>

</p>

这亦可以算是离魂,只是法门不一样而已。</p>

道法禅定离魂是以遨游太虚,是想脱离凡人之身,用灵魂观道,毕竟凡人之身会限制人之灵魂,观道也就不可能观到真道。</p>

但却以合为主,离魂之意在于合。</p>

而魔法中的离魂却是以分为主,并不在合。</p>

世人皆观光明之道,而魔邪之徒却观黑暗之道,其实这是道的两面而已,也是相生相克,懂了这个道理,将来你再行走列国,自然不会惧怕了。”</p>

“是是是,世间有言邪不胜正,我又有何可惧的,只是将来还要请师傅先传一些法术,这样才可自保,莫要等尚未明道,就给魔邪给灭了。”</p>

“哎,给你说了老半天,你还是与邪魔无异,都免不了私利之欲,所以人若有私利,而不能真正的领悟道之生而不有之说,永远也难脱凡身之困。</p>

走吧,明道之旅非一日可行,多说无益。</p>

此山灵秀,一起去看看,你的师姐可也等得久了。”</p>

“我的师姐,难道——”</p>

“你一见即知,你由她指引而来,自然是你师姐了。”</p>

老子说完,再次骑上青牛,向山中走去,这一次走得就真的像一只普通的牛了,一步一个脚印,也省了王禅的追赶。</p>

【作者题外话】:这一章把道学与科学相结合,其实若科学能依道学去研究,我认为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改变!也是为后面的两部分添加一些玄幻的元素做准备,而本人所写的玄幻,却又与科学道学相关,让人读了不会觉得有违大家现在的认知,反而会让大家的认知更可靠。</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