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王朝1587> 第四十六章 百姓监督亦乃我大明祖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章 百姓监督亦乃我大明祖制(1 / 2)

 暮色四合,夕阳将殿内分割为光明与晦暗的两界。

皇帝的脸就恰好埋在这阴阳两界的交界处,看上去一片昏黄一片惨淡。

张诚知道皇帝是被马政的败坏程度气着了。

其实马政究竟坏到怎样一种程度倒不要紧,要紧的是皇帝已然知道马政是这样的坏,坏得皇帝不得不下令采取一些制裁手段。

这时候张诚心里还没有把朱翊钧的话当成一件大事去理解,他将皇帝生气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少了马就练不成禁军了”,

“皇爷莫要动气,近两年水旱灾患不断,朝廷屡次蠲赈,六部入不敷出,都去找太仆寺拆借,太仆寺夹在中间也是左右为难。”

张诚将手中的奏疏轻轻地搁在御案上,小心地向朱翊钧出着主意,

“皇爷要好马,底下人哪里会有不应的?大不了奴婢再让张鲸去一趟山西,晋商里头会养蒙古马的可不少。”

“至于京畿的马贩,那更是容易,只要皇爷一声令下,厂卫自能为皇爷解忧……”

朱翊钧打断道,

“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朱翊钧对于此处的“标”和“本”分辨得是很清楚的。

这些倚靠着太仆寺和“势要之家”大发百姓横财的京畿马贩在现代有一个更立体化的别称,即“临时工”,一个官僚衙门的“编外人员”。

从刚才与徐泰时的对话就可以看出,一个衙门接纳“临时工”是很合算的。

官员的俸禄由朝廷决定,干多干少都一样,在收入固定的条件下,追求福利最大化的方式,就是减少工作量,也就是增加帮手。

徐泰时能那么坦然地向皇帝道尽马政利弊,就是因为他作为正式官员,在这种体制内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朱翊钧现在可用的几个最为简单快速的处理方法,恰恰是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一个法子便是像张诚说的这样捕杀京畿马贩,引进晋商胡马。

但是这定然不能长久。

太仆寺有的种种猫腻,司礼监和东厂未必就没有。

即使司礼监和东厂从生理上提高了“成为宦官”的准入门槛,但是“临时工”这一群体本身就是一个不需要任何准入门槛的存在。

到头来,最有可能的一个结果,就是那些盘剥百姓的马贩的后台倚仗从太仆寺变成了司礼监。

原来马贩要交给太仆寺的好处费,变成了司礼监和东厂一项灰色收入。

或者更糟,司礼监和东厂多了一项收入,太仆寺的好处也没少。

反正晋商比解俵的百姓有钱,一样是待宰的牛羊,养马晋商这批牛羊比解俵百姓还要肥上一层,足够供两个衙门的官僚吃饱喝足了。

到时买马的钱花下去了,马却还是没买来,太仆寺和司礼监互相推卸责任,他朱翊钧难道要拿养马晋商开刀吗?

因此朱翊钧不得不对张诚存着点儿疑心。

即使要改买晋商胡马,这买马的钱也大抵都是百姓缴纳上来的折色俵银。

万一太监们和太仆寺相互勾结,哄着自己下令取消了解俵,全部改征折色,那不就等于又加重了百姓的一项负担、多赋予了官僚一样敛财名目?

而且即使今日成功地将京畿马贩全部捕杀殆尽,不代表这一“马政临时工”群体改日就不会卷土重来了。

依照朱翊钧在现代的经验推断,这些京畿马贩为了获得能征敛百姓的机会,一开始也定是向太仆寺的在编官员付出过一笔“保护费”的。

太仆寺官员为了不执行或少执行对自己不利的法令,为了收取手中权力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同时又不愿受到上边的怪罪,便发展出了这样一套伪装术,一套以虚文应付法令的策略。

他们将征敛的特权外包给临时工,收取一笔对民脂民膏搜刮权的“发包费”,完成了一次性预收,或者叫事先提成之后,便将皇帝追责的责任也同时转移到了这些临时工身上。

当然,朱翊钧还有另一个方法,就是调换官员。

但是这个方法的副作用也十分明显。

倘或教人以为徐泰时是因为向皇帝说了实话才被调离太仆寺的,那往后还有谁敢向皇帝说实话呢?

历史上崇祯皇帝吃了革职韩一良的哑巴亏,使得崇祯皇帝后来变相地成了一个“聋子”,朱翊钧自然不希望自己重蹈覆辙。

徐泰时敢对皇帝说实话,就说明他已经算准了皇帝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彻底根除“马政临时工”的寻租空间。

即便朱翊钧手中有帝王专属的无限特权,可以没有任何副作用地去打杀马贩、调换官员,但是打杀了、调换了之后呢?

只要百姓、商贩是一群任人宰割、敲诈的牛羊,只要俵马一事上能有官员的寻租特权,那么无论皇帝用甚么机构去取代太仆寺,也永远会有下一批“临时工”的诞生。

即使朱翊钧采用第三种退而求其次的办法,选择相信徐泰时,让徐泰时去清理裁撤那批临时工,得到的也定是一样的、无能为力的回答。

因为如果纯粹从官僚个人的眼前利益考虑,增添临时工有利,削减临时工有害。

那些京畿马贩为了谋求这些美差,不知花费了多少财产和心血去上下打点、疏通关系。

这是人家一生事业的重大投资,指望将本取利慢慢受用的投资,难道还能凭他徐泰时一个小小的太仆寺少卿说两句话就不算了?

这就相当于没收土地搞土改,如果非要没收,那就要准备闹一场残酷的阶级斗争,千万别指望某个阶级或某个利益集团会束手就擒,平白让另一个阶级消灭掉。

晋商狡诈如斯都没有斗过京畿马贩,官僚集团未必就能比晋商高明多少。

朱翊钧到底是现代人,比崇祯皇帝觉悟高,知道要提高到阶级斗争的高度看待问题。

因此也明白除了想横插一杠捞好处的宦官太监,官僚集团是绝不会为皇帝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的。

裁了临时工,百姓减轻了负担,皇帝获得了贤名,主张裁撤的官员却有可能因此断了仕途。

即使言官秉承上意不出面干涉,但万历朝常见的斗争手段是写匿名揭帖张贴大字报。

而在官场混过十几年的人,有几个干净得可以经住这种匿名大字报的疯狂攻击?

海瑞当年一分钱不贪,都有人另辟蹊径,把海瑞家宅内部的妻妾争端翻出来,抖落到皇上跟前去。

如今的满朝文武之中,又有几个在公德和私德上都超过海瑞的清官呢?

朱翊钧心里清楚,“干净得无可挑剔”,就相当于一道限制官僚裁员资格的高门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