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楚书,太祖皇帝本纪> 第二百二十八章:四位知府(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八章:四位知府(下)(2 / 2)

凡是咱们能想到的学科,在沈家你几乎都能找到。</p>

沈曾的孙子沈括生来也是老天赏饭,记忆力出众,竟然能把沈家家学集而大成,从而得到一个后现代无数科学家都没能获得的称谓。</p>

“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人物!”</p>

在有记载的注释中,沈括是医学大师(完善的《博济方》留给了大宋太医院)、水利工程学大师(主修芜湖水利工程、两浙水利工程、回河之争后治理黄河水患)、天文学大师(任司天监主持制造浑天仪)、经济学大师(出任三司使负责熙宁变法)、机械学大师(任军器监,神臂弓就是由他改良,并经其手生产效率提高几十倍,但无详细记载是否为流水线技术)。</p>

同时,沈括还是个兵法家(著有《九军战法》,打赢过西夏、抵御过辽国,治军之能被宋神宗和王安石誉为百官之首)、刑法家(王安石为相期间,以沈括任出任检证刑房事负责变法)。</p>

沈括还是地理学家(作《使契丹图抄》、《宁边灵夏图录》、《天下郡县图》)、数学家(著作太多不写了)、物理学家(改良指南针、光学成像、凹面镜成像、凸面镜成像、小孔成像、折射、曲光镜、透光镜、声学共振、应弦共振、虚能纳声等等)、化学家(虽不是第一个发现石油的,但却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开采和运用石油的,其他化学发明太多,写不过来。)</p>

最牛的一点,就是在身兼百学且都达到历史第一人水平高度的时候,沈括还有时间做一名大音乐家。</p>

按照《宋史》的记载,能查到的沈括编著的书籍就涉及二十二种学科、一百五十五本书。</p>

说简单点,毫不吹嘘的说,沈家就是苍天送给大宋王朝最宝贵的一份礼物。</p>

也是送给中国最大的一份礼物。</p>

沈括在物理学、化学领域的高度,领先了欧洲近六百年!</p>

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都没赶上中国北宋时期的科研水平。</p>

可惜就这么一位五千年历史才出来一个全才奇人,竟然是因为政治斗争被强制致仕,而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更是被赵宋王朝列为禁书。</p>

沈括死后几十年,《程朱理学》诞生,从此成为了中国唯一的主流学科。</p>

真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p>

现在沈曾将自己家学中的两本藏书交给郁金,后者自是感动不已,文人嘛,赠书比赠金更有价值。</p>

“沈兄别光照顾郁贤弟,范某和晏贤弟这还眼巴巴盼着呢。”</p>

大家伙都知道沈家底子后,范仲淹厚起脸皮说道:“赣州毗邻两广,山高林深,少不了蛇虫鼠蚁,您这《博济方》能给某一本吗。”</p>

“我就带了这一本”沈曾笑指范仲淹:“希文啊希文,你这可是有点不老实了,好吧,看到我这身后马车的箱子了吗,除了衣物,都是准备下来的书册,你和晏贤弟去挑吧。”</p>

两人顿时大喜,也顾不得在和沈曾客气,快步走到马车近前打开箱子便开始翻找起来。</p>

两人各自挑了好几本书,这才心满意足的向沈曾作揖道谢。</p>

“不行,弟也要再去挑几本。”</p>

一旁的郁金看到正忙着搜刮沈曾藏书的两人,顿觉手里获赠的两本典籍不香了,要嚷嚷着凑上前去想着多挑几本。</p>

堂堂三位大楚最年轻的知府,就这般像土匪进村一样围着沈曾的车架,肆意的搜刮书籍。</p>

“行了行了,想看,将来回南昌来找大王,大王不是说了吗,马上就要兴建大楚中央藏书阁,到时候你们都有机会去看。”</p>

看着三人,沈曾忍俊不禁,急忙出口打断:“这里人来人往,怎么也得注意一下朝廷命官的颜面,这般哄闹成何体统。”</p>

“经典当面,还要什么体统。”</p>

范仲淹抚摸着一本显然是刚印刷订册不久的书封,嗅着上面的纸墨气息,如痴如醉的模样让人难免失笑。</p>

</p>

在文人眼中,书比黄金贵,这显然是件好事。</p>

等几人挑好了书,沈曾方才正声道。</p>

“三位贤弟,就此别过,万望珍重。”</p>

四人互相道了珍重,在南昌城外分道扬镳,各自奔着前程而去,也意味着他们实仁正式踏上历史的舞台。</p>

朝气蓬勃,恰如大楚这新兴之国。</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