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楚书,太祖皇帝本纪> 第一百四十章:寇凖挂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章:寇凖挂帅(2 / 2)

不过这个刑罚不常用,尤其是皇帝不会对大臣用,因为廷杖毕竟是从鞭刑演变来的,属于肉刑的一种,而有道是刑不上大夫,君臣之间的关系也不像元明清时期逐渐演化成大臣类似于皇帝的家臣、奴仆。</p>

皇帝是不能随便打大臣的,两个阶级之间有一种互相尊重的默契。</p>

可是隋文帝时期,廷杖的次数并不少。</p>

“其诸司论属官,若有愆犯,听于律外斟酌决杖。”</p>

这是隋文帝发的诏书,大概的意思翻译一下,就是各部有司的官员你们听好了,若是谁过失犯罪,那就在法律外,朕要根据你们的罪责斟酌着打板子。</p>

而到了唐玄宗时期,廷杖已经成为了皇帝蹂躏官员的主要手段,不仅打而且打的狠,甚至出现多次打死官员的行为。</p>

黄门侍郎张廷珪向唐玄宗说:“御史宪司,清望耳目之官,有犯,当杀即杀,当流即流,不可决杖,可杀不可辱也。”</p>

意思一目了然就不翻译了。</p>

所以廷杖在大臣的眼中,不仅是刑罚,更是一种侮辱。</p>

于是从来没有入刑罚史。</p>

按照《中国法制史》的记载,正式将廷杖入刑是在明朝时期,所以才会逐渐形成一种廷杖制度始于金元,而到明朝时期完善的这种认知,而且明代的廷杖还有一个分水岭,那就是正德皇帝。</p>

正德皇帝之前打廷杖只脱外衣不脱裤子,正德之后打廷杖才脱裤子。</p>

那就是不仅伤害增大、侮辱性也变得更强了。</p>

宋朝是有廷杖的,但宋朝的官估计一辈子都遇不到一次。</p>

你想啊,赵大连官都不舍得杀,哪里还能去羞辱这些官员。</p>

士大夫阶级都快成赵家皇帝的爹了。</p>

今天如果不是恨急了眼,赵恒不会下这种令,但一想起十万大军,赵恒都恨不得自己跳下去咬寇凖两口。</p>

光抚恤都要大几百万贯。</p>

“诸卿都议一议,现在该怎么办。”</p>

寇凖被拉了出去,赵恒也好顺道试探一下满朝文武的水平,看看没了张屠户,能否不吃带毛猪。</p>

大家伙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谁都没有主动开口,这让赵恒心里面更烦三分,索性便点了丁谓的将。</p>

“丁卿,王钧叛乱的时候你便立了功,现在洪州伪楚政权闹得更甚于王钧,你有什么主意啊。”</p>

丁谓情不自禁打了个哆嗦,可赵恒点将又不能不理,当下硬着头皮道:“贼势虽烈,不过撮尔小贼也,朝廷可一面调集重军予之压迫,一面派得力官员入营宣谕,赖陛下天威普照,说不准可不战而降。”</p>

招安。</p>

不好对付就拉拢,这也算是老赵家的传统了,对付西北党项这一招就屡试不爽。</p>

丁谓的提议按说是说进了大家伙的心中,但唯独没有说进赵恒的心中。</p>

他恨不得扒了骆永胜的皮!</p>

去他娘的招安吧。</p>

所以赵恒没有说话,冷着眼扫视全场,想看看有多少人附和。</p>

大家伙一看赵恒这个表情心里也知道了后者的心思,当下便纷纷站出来请命论战。</p>

“好啊,战,怎么战。”</p>

没人搭茬。</p>

赶等到寇凖三十板子挨完,被近侍扶进金殿的时候,这群人都没商量出个如何战法。</p>

要换寻常人三十板子打下去不死也残,可寇凖是谁。</p>

他是权倾朝野的宰相、枢密副使、三司使。</p>

哪个大汉将军真敢打他板子,廷杖落在其背上时的力道称为捶背还差不多。</p>

所以就连这一瘸一拐都是寇凖装出来的。</p>

“臣,请战。”</p>

复跪于地,寇凖顿首道:“臣一定早日平定逆贼,报陛下圣眷之恩。”</p>

“怎么战。”</p>

“请调天武军十万精锐南下。”</p>

寇凖目露凶光,咬牙切齿:“另以兴国军残部、淮阳军、太平军为辅,合并大军二十三万伐楚!”</p>

什么叫实力,什么叫家底。</p>

大宋的家底子扛得住损失这十万人,一次平叛不成无所谓,再来第二次便是。</p>

而这一次,赵宋要动用他们的底牌、命根子了。</p>

中央禁军之一的天武军!</p>

这还没到靖康时期,天武军的战力虽然不敢比赵大时期,但也算每日四练,都是青壮汉子练出来的精锐。</p>

满堂沉寂下来,包括赵恒。</p>

这可是足足二十三万大军啊。</p>

再败,大宋的江山就真的可能会崩盘。</p>

到时候天下各地的山猫野猴子都可能窜出来逞凶为祸,所以由不得赵恒不重视。</p>

“既派遣大军,何人可为将。”</p>

赵恒扫视全场,目光所及之处具皆俯首。</p>

当下心里不由叹了口气。</p>

没人敢领兵的原因其实赵恒自己也清楚。</p>

千里之外打仗,怎么打还要等中枢的阵图,那还打个屁啊。</p>

这时候寇凖开了口。</p>

“臣,亲自领军!”</p>

(这一章可难死我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