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楚书,太祖皇帝本纪> 第八十四章:拜访章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四章:拜访章炎(2 / 2)

这话说的可是有些扯了,章炎官居枢密直学士,是正四品的实官,仅官俸一月便有四十五贯钱,另有职俸九十贯、职田一百二十亩,加上不定时朝廷发的奖金、补贴,怎么着一个月的月收入也得有两百贯左右。</p>

这样的收入,竟然说雇不起几个下人?</p>

“老夫妻妾五人、子女八人,每月家用、子女读书、妻妾置衣购物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都快要七八十贯了,这还不算是大头。”</p>

章炎叹罢一口气:“永胜老弟你还能不懂吗,到老夫这个岁数,最大的一笔花销是人情钱呐,每月红白之事的随礼,就要花出去上百贯之多,愁啊。”</p>

京城什么都不多,独一份那是全国各地都比不上的。</p>

那就是官多。</p>

遍地都是官,一品大员都有大几十位。</p>

虽说几十位一品大员中超过九成都是虚官,有官而无职,但那也是官啊。</p>

“光东大街四个牌巷,就住着十一位三师三公!”</p>

三师三公大家都知道,必然会疑惑,这都是国之重臣,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p>

不仅有,而且还能有多位。</p>

这种奇葩的现象完全是因为大宋朝的官制比较混乱,不是从头把《职官卷》、《选举卷》看一遍的那就很难懂了。</p>

只靠印象中对古代官职的大概理解来套入宋朝时期那就很容易出错。</p>

简单来说,宋朝是官、职双轨制度。</p>

官是虚,职是实。</p>

三公三师就是官,如果不担任其他职务,那就只是一个虚职。</p>

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这一块呢又分为守太尉(司徒、司空)和除太尉(司徒、司空)。</p>

守太尉(司徒、司空)的意思就是在任致仕,除太尉(司徒、司空)的意思就是给官员这个名号致仕。</p>

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这一块也分为守、除两种。</p>

举个简单例子。</p>

‘咸平三年,太保张三守司徒。’意思就是在咸平三年的时候,原本是太保的张三转任司徒,而后在司徒这个位置上光荣退休。</p>

还有什么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p>

开府仪同三司比较好理解,就是皇帝特许你可以自己在家办公,给你配备一个专门的班子来辅佐你处理政务,不过呢这个名头听起来唬人,实际上也是虚职,挂头衔显得长而已。</p>

特进光禄大夫这个没啥好说的,官名虚职。</p>

这些个大夫就都是名号,有官品无职务,还有一种叫加衔,无固定品轶,比如侍中。</p>

然后这些都是文臣班列的,武将班列也有。</p>

如天策上将军,这个名头够唬人了吧,也是挂名用的。</p>

其他还有左右金吾卫大将军、诸卫大将军、诸卫将军、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这些都是挂名用的,已经没有唐代的实权了,地方掌权的叫知州。</p>

说完了有官无职的,再说说有官有职的。</p>

排名第一的自然是宰相,不过宋朝没宰相,行使宰相权力的职务又比较繁多,权力交织复杂,职权冲突情况比较严重,这里简单说几个。</p>

三省主官,即尚书、中书、门下三省。</p>

尚书仆射、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考皇帝诏书里的宣读排列来看,尚书仆射排第一、门下排第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排第三,除了这三个以外,还有一个临时加设的职务参知政事。</p>

参知政事排最末。不过能挂这几个称谓的都可以叫宰相,比如张三是尚书仆射,李四是门下侍郎,王五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六是参知政事,则四人都可以称为相公。</p>

北宋时期有一宰相叫曾公亮,他的头衔就是‘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鲁国公。’</p>

写圣旨的时候估计能累死皇帝。</p>

这一段有些长,但是大致能让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宋朝的官职制度。</p>

故而东京城内住在东西大街,没事在街上溜弯的这些老头,保不齐哪位头顶上就顶着个三公三师的名头。</p>

</p>

一场棋局都能凑出八个太尉来也不是什么离奇古怪的事。</p>

人家再没有实权那也是一品啊。</p>

你说家里有个红白事,在京做官的章炎能不去吗。</p>

他敢不去吗。</p>

“钱赚的多,花的也快啊。”</p>

章炎的感叹让骆永胜失笑,点点头深以为然:“可不是说吗,钱不禁花啊。”</p>

说着话,便把此行来前买的东西摆到了章炎的面前。</p>

“也不知道给您带什么,聊表心意还望枢直不要嫌弃。”</p>

一尊小金猴,四五两重,按这年月的汇兑体系,起码值个两百多贯了。</p>

这份礼,不轻也不重。</p>

恰到好处让章炎面露微笑。</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