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听着就是一阵膈应,你都流放到这蛮荒之地了,还大言不惭说什么王师。就你家那点儿护卫除了保护你们父子还剩下几个人。</p>
不过这朱高煦父子倒是好运气,在这蛮荒之地居然有这么一处霸业之基,若是仔细经营,不出几年就能兵强马壮,到时候就是带兵打回中原也不是不可能的。</p>
“大孙子,你们汉王国如今有多少军队?”</p>
“现在军队数量比刚到汉王岛时少了很多,现在我汉王国常备军只保留了五千人,这五千人是不参与任何耕作生产之事,只专注于训练与作战。</p>
不过每一个村子都会建设乡兵,做为常备军的补充,这些乡兵一旦王国对外用兵,他们将会被征召起来,很快就能编成几万人的大军。</p>
这些乡兵平常时节都是忙时耕作,闲时训练,参加训练的乡兵,个人部分的分配土地免除赋税,不过家人的赋税是不会豁免的。”</p>
这不还是大明的军户制度吗?朱权没有从朱瞻圻的话语中听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朱权除了羡慕汉王国有人之外,对朱高煦的这套军事制度没有半分兴趣。</p>
很快朱高煦从新乐安赶了过来,郑和注意到朱高煦是乘坐着一艘二百料的小海船来的,这艘模仿大明福船建造的小海船,虽然排水量不大,跟大明海军的军舰相比这就是个大号的玩具而已,但是郑和却从这艘船上看出来朱高煦的勃勃野心。</p>
这个汉王殿下也想吃海上饭了,这件事必须要向皇帝禀报,评估接下来汉王国的造船技术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p>
同时朝廷也要评估汉王国发展海贸对大明的影响,不过这是以后的事,现在的汉王国造船技术想要继续进步没有个十几年工夫是不可能的。</p>
船造的越大,难度是成几何倍数增加,没有外力的帮助,汉王国将船造到五百料已经就是一个极限。除非是得到大明造船工匠的指点,不然一个适航性就能难倒汉王国的一群小木匠。</p>
在三宝颜的世子府中,朱高煦与朱权行礼道:“十七叔怎么也来了南洋,陛下怎么舍得让您这把老骨头受这罪?”</p>
朱权老脸一红,知道自己那点儿破事也瞒不住,便一五一十将自己为何被改封到宁王岛说了一遍,尤其是着重说了皇帝无耻竟然造谣自己将要谋反,最后还被金英那个二愣子摆了一道。</p>
朱高煦哈哈大笑道:“十七叔算是碰了陛下的逆鳞了,陛下最看重的就是造币之类的事,别说您在国内了,就是我汉王国也不准我汉王国私铸钱币,所需钱币必须要由朝廷制作。</p>
至于是什么原因,本王也不知道,兴是陛下就喜欢工匠之事,任何关于工匠的东西陛下都会紧张,您不但私铸银币,而且还要以次充好,完全败坏的是陛下的信誉,您若不是宗室长辈,估计早就给您一条白绫让您自我了断了。”</p>
“朱瞻基造的银币老夫看过,制作如此精美的银币哪里还有什么利润,真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些奇技淫巧之物,这些东西难道真的能够富国强兵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