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春坚信自己的是真的翡翠。毕竟她自己亲手试验过这样的翡翠。
于是她胸有成竹地说:“这个翡翠不可能是赝品。因为这个东西是我自己亲手实验过的一件东西,它的硬度波一般的玻璃要大的多。可以在玻璃上划有痕迹的。”
乔迁笑呵呵地说:“谁告诉你的这样鉴定定的办法啊。是小李吧。”
小李在一旁点点头说:“其实在这方面我也不是特别的内行,不过我去买过翡翠,那些卖给我翡翠的人都是这样说的。”
乔迁笑呵呵地说:“不错,这样的鉴定是可以分辨出来大部分的真假翡翠的,但是这样的办法并不是万试万灵的。
有的人就用一种特殊的玻璃就能够加工成为一种赝品翡翠了。
玻璃被广泛的运用于汽车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挡风的玻璃。
挡风玻璃经过特殊的加工以后就能够变得比一般的玻璃在硬度上要搞出来一个档次。
你这个就是用挡风玻璃做出来的,我想看这样子还是很接近帝王级别的翡翠的。可惜里面有点杂质,要不就算是一件完美的仿制品了。”
极品翡翠又称称帝王玉。
它是翡翠中的上品,这样地翡翠颜色翠绿纯正。浓艳,均匀,透明度高,水头足,其质地结构。均系地道的老种。
产量仅占世界年产总量的百分之五。也不知道这个数字是那个混蛋统计出来的。反正乔迁在市场上遇到的这样地帝王级别的翡翠却不多见。估这个百分之五是有水份的,甚至连百分之五都不会到。
但是既然没有那么多的产量,为什么还要弄出来百分之五这样的一个数字啊。
这是因为市场上这类帝王级别的翡翠不多,但是翡翠每年的产量大概也就是那么多了。
要是没有一个理由突然就冒出来这样一些帝王级别地翡翠地话,那就不好解释了。
因此才有这种翡翠年产量虚报的一个原因。这类翡翠的价格非常昂贵,计量单位和宝石一样是以克拉计算,并跻身于钻石、刚玉、祖母绿、猫儿眼等高档宝石的行列。
乔迁拿着那个观音雕像说:“可以肯定。这块观音在做之前。制造这也是想着能够把这块观音朝着帝王级别的翡翠上去努力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却不是这个样子的。
实际的情况就是这个翡翠最后并没有达到造假者地需要,因此它是一件残次品,就是在赝品里面也不是顶级的赝品。”
这话把欧阳春给气了一个半死,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件翡翠就是想向乔迁等人炫耀一下自己地眼力,但是没有想到到头来却屡次的受到了打击。
这个时候欧阳春垂头丧气地说:“大两的翡翠都是缅甸那帮人弄出来的。真是太可惜了。要是我们国家有缅甸那样的资源的话,这里的翡翠价格也不会就这样高吧。”
乔迁摇摇头说:“这个也是未必的,我们国家也不是说一点翡翠都不产地,但是不论是重产量上来讲。还是重质量上来讲都是比不上缅甸地。
但是里历史上我们国家的翡翠也是出了名震天下地一件宝贝了。这个宝贝就是和氏璧。”
说道和氏璧大家当然是都不会陌生了相传在距今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卞和的小学生,在山中采到一块被矿石包着的宝石。那时候叫做玉璞。
实际上是什么不好说,可能也是翡翠也不一定啊。
想到捡到一分钱都要交给警察叔叔的,因此他就便拿宝贝去去献给楚厉王。
但昏君厉王同学不识宝玉,当然,这个时候不能说黄皇帝不认识宝贝,虽然实际上厉王就是不认识宝贝,但是他丢不起这个人啊。
在自己的臣民面前,皇帝应该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得人和。
因此厉王同学他自己有办法把,让玉匠看。玉匠说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不值当的投资,于是厉王同学以欺君之罪砍断了卞和的左脚。
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来,在古代对帝王还没有那么多的尊重。
起码来讲,厉王同学认为自己被忽悠了一般,至少砍掉了边和的一只脚,这已经是相当的严格测惩罚了。
厉王同学死后,卞和还是不死心,又将这样一块石头献给继位的楚武王童鞋。
武王这家伙比他老子还横,要不怎么叫武王啊,石匠看过以后又把这块石头给打倒了。
卞和他又受到同样的酷刑,被砍去右脚。这两次欺君之罪卞和都没有死掉,也算是前无古人而后五来者了。
到公元前689年,楚武王同学死后,楚文王继位。
文王这个人比较的好脾气,是皇帝中的鸽派人物。
卞和小学生现在是双腿残疾,也没有国家颁发的残疾证。没有脚走不了路啊,据说急得抱着玉璞在楚山之下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泪水干涸,双眼流血。
这个时候有人终于把告诉了楚文王说,有个傻瓜,献宝给先帝,被先后砍了两只脚,现在在山上哇哇大哭呢。
这才感动了楚文王。文王派高明的玉匠剖开玉璞,经鉴别确是晶莹富丽的宝玉。便雕刻琢磨成璧,赐名为“和氏璧”。
号称千古第一地传国玉玺就这样第一次走到人们的实现中来了。
数百年后,到了战国后期,“和氏璧”被赵惠文王同学得到。
估计赵惠文王也不是用什么干净的手法得到的和氏璧。
要知道,在当时的七个黑社会中。赵惠文王老大领导地赵国战力无双,就是国力差了点,但是也是战国数的着的堂口。
他能光明正大的买吗?正是因为这样名不正言不顺的。
秦昭王同学听说此事,派人去赵国假意说“愿以1座城“来换这块璧。在当时,七大黑社会中秦昭王的同学的堂口是最大地,综合国力最厉害。
因此就演义出流传千古地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
蔺相如也因此名垂青史。完璧归赵那是有的,无非就是秦昭王同学欺负赵惠文王而已。但是前面的那些事情太史公就有点怀疑了。
太史公在做史记的时候专门的考察过和氏璧这玩意。不考察不行啊。写历史指定是不能绕过去和氏璧的,得到和氏璧坐天下才能够坐的稳当。
后来,太史公对这和氏璧的来历有点怀疑,那卞和是缺心眼吗?还是傻帽啊。
找个石头就说是宝贝,而且还敢拿给皇帝去看。而且楚国地那些傻帽太监看卞和来献宝,当然是要验证一下才让你见国王啊。
但是看到卞和拿的是一块石头,这太监居然傻乎乎的跑去告诉了自己地大老板,而楚厉王和楚武王这两个傻缺皇帝听到有人拿着一块石头过来了,居然还真的巴巴的见了卞和了。
反正这个故事中所有人的智商也就是比范厨师那个四岁的智商可能高一点。达到五岁也未必了。
卞和要是真的想通过献宝来当官,至少要找到宝贝啊。你找块石头就说是宝贝。谁相信啊?
至少你自己要打开石头看一看里面是什么,要是真的宝贝的话。那再献给皇帝也不迟啊。
但是傻缺地卞和,傻帽地探太监,加上楚国缺心眼的三个国王,就构成了这个和氏璧地最初的故事了。
太史公考察到这里以后,挠头了,这事情要是不记载吧,后人好看不出来头绪来。
要是记载吧,明显的是傻缺的故事。记载了丢人啊。
于是太史公灵机一动。对和氏璧做了一个评价——据说。
真据说两个字后来被苏东坡苏大胡子活学活用了。
他有一次跑到了长江边上。有人告诉他这里是赤壁,就是曹操被刘备和孙权两个人联合起来算计了的地方。
但有人说这这里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赤壁。真正的赤壁距离这里老远了。
但是苏大胡子诗兴大发,忍不住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赤壁赋。其中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个人道是就是说是别人说的,我也不知道对不对。这个也是表明史记里面也是对这个事情表示怀疑的。
估计和氏璧开头的故事是忽悠人的。这块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几经辗转,据说在战乱中失传,至今下落不明。
这玩意从石头里面弄出来的宝玉,这应该是翡翠才对。玉石这玩意在古代也不少啊,秦昭王没有必要用1个城池去换一个宝玉吧,因此和氏璧是翡翠的可能性也是不小的。
至少乔迁对这个和氏璧是这样怀疑的。因此欧阳春说我们国家没有著名的翡翠,按却不对,和氏璧就很有可能是一件翡翠制品。
当然了,欧阳春从小接受的一个观点就是这样的,和氏璧这玩意是一件宝玉。
这样的观点在欧阳春的脑子里面是根深蒂固的一个观点,但是现在乔迁突然说这和氏璧有可能是翡翠,这玩意让欧阳春当然是一时难以接受了。
就是小李对古董了解的比较深的一个人对这个都是保持怀疑的态度的。
乔迁看两个人都不相信,笑了笑说:“当然,这个也是我的一个猜测而已,毕竟和氏璧这玩意已经是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出现了。这东西究竟是宝玉还是一块翡翠,那也不好说了。”
欧阳春反驳说:“和氏璧据说是是金镶玉的,不是说明和氏璧就是宝玉吗?”
乔迁笑呵呵地说:“这确实是有那么一回事情,据说是王莽同学想要和氏璧,孝元皇太后不愿意给,就把传国玉玺给摔了。
但是翡翠一样是可以轻易的摔了的,虽然翡翠是质地比较坚硬的一种物质,但是也不是说这玩意就是摔不坏的。
我告诉你一个平心静气的好方法,购买一个昂贵的翡翠戒指,越贵越好。
最好是五千以上的。这样的话,以后你发脾气想拍桌子的时候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把自己手上的翡翠给拍碎了。呵呵,你看看,这个方法是经过科学的论证的一个方法,连轻轻的一拍就能够把翡翠给拍碎了,更何况老太后奋力的一摔,一套是还完好无损的话那就更是让人感觉到奇怪了。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这个还真不好说,翡翠这玩意确实是硬度到了,但是柔韧地却差的多。
要是硬说和氏璧是一个金刚石吧,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看,金刚石没有那么大一块的,而且雕刻起来也费事,不可能是金刚石。
金刚石老太后也摔不动啊。
因此和氏璧就两种可能,一个是宝玉,另外一个就是翡翠。欧阳春看到这话题扯开了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采访了。
当下就把话题转移过来说:“反正和氏璧天知道现在在什么地方,因此我们说这个话题也没有意思。你不是说你见到古董就能够知道是不是骗局了吗?我这件翡翠是八十块买到手的,你说我这个是不是吃亏了啊。”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则无往而不利也。
欧阳春用乔迁的话来攻击乔迁,乔迁也不好说什么,当下笑呵呵地说:“那是当然了,我根本就不会买这样的冒牌的翡翠观音,这样的东西也是骗骗你们这些外行人还可以。
要是骗我的话,那确实是不够的。因此,这个事情要是罗到我身上的话,那就是只有开头,而没有结尾。
这样的东西我给你一个具体的答案,那就是十块钱。高于十块钱的话你就不用要的。”
十块钱是工艺品观音挂坠的价格,其中这样的挂坠出厂的价格是五块钱到七块钱,剩下的就是各个的经销商的利润了。但是这是一个普通的商品的价格,不是古董市场的价格。
欧阳春瞪大了眼睛说:“你说什么,这玩意居然就是十块钱,有没有搞错啊。那个陕西摊主卖给我的时候非常的不情愿的。好像挖他的肉一样。他的那个样子可是非常的难看的。一点都不像是赚钱的样子。要是说这玩意是赝品,他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啊,你说是不是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