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啊。”瓦西里装作若无其事的笑了笑,然后说道:“我也希望还有这样的机会,不过我可要把丑话说在前面,我这个人做事可是很鲁莽、很感性的,你到时候可不要害怕我会牵累你啊。”</p>
瓦西里的话令崔可夫几乎有了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很感性?”直说他崔可夫胆小怕事不就得了吗?这小子真是狡猾骂人都拐弯抹角的不着痕迹。</p>
“哈哈……你太狡猾了。”崔可夫血气上涌,伸手在瓦西里的肩膀上用力拍了拍,同时放声笑道:“给我用激将法,我们也算是老朋友了,你看我崔可夫是那种胆小怕事的人吗?你放心吧,只要有机会我们一定还能并肩作战的。”</p>
“嘿嘿,看情况来吧?我可不给你这样的机会,我需要你马上表态。”瓦西里心中有些阴险的想道。他在拉着波波夫和他同乘一辆车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那就是利用记者与媒体的力量先把波波夫的功绩问题坐实了,从而让斯大林或是布柳赫尔都无法以这方面的问题为借口处理波波夫。</p>
如今看来他的猜测还算准确,在此时的克里姆林宫门口云集的并不仅仅是苏联国内的记者还有很多来自美国、英国的记者,这样一来他的计划就可以全部施展开了。</p>
当瓦西里和崔可夫亲密交谈的时候,围拢在四周的记者们纷纷把手中的相机对准了他们,并频频的按动快门。有些心思活泛的人应在构架着这次新闻播报的内容了。在之前时代周刊的专刊登载中,曾经言及瓦西里与崔可夫关系不睦,并言之凿凿的分析说这一方面同苏联权力高层的势力分割有关,另一方面也同两人的军籍出身有关。在苏联一个军事委员和一个指挥官之间的关系就很少有和睦的。</p>
如今这两位风云人物联袂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而且彼此间的关系看上去却是和睦无比,且不管这是不是在惺惺作态,反正记者们觉得有看点就好了。</p>
第二天,瓦西里坐在斯莫尔尼宫行政大厅的后排座椅上,双目微合,作出一幅事不关己、神游物外的姿态。在他的前面,愤怒的斯大林脸色铁青,那一头刚直的头发根根树立,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来自中国的一个词——“怒发冲冠”。不过此时斯大林的愤怒似乎远远不能用一个“怒发冲冠”来涵盖,他已经是出离愤怒了。</p>
在他的面前,苏联最高统帅部的一干人员围坐四周,一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尤其是避坐在角落里的克格勃头子贝利亚,此时更是战战兢兢面色如土。</p>
寒冷天气似乎并没有降临到这头老狐狸的身上,他额头上涔涔留下的汗水,足以显示他现在是如何的炎热。而作为他的对头,像伏罗西洛夫、莫洛托夫一干人虽然也是面容变色,但是在眼神中多少都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p>
斯大林为何会怒?贝利亚又为何如此惊慌失措?其中原因就都出自今天刚刚出版的《真理报》。</p>
这份在全苏联行量最大的报纸今天也就是10月12号的头版头条的位置上布了一则消息,整篇报道洋洋洒洒数万字,整整占去了这一期《真理报》的一个半版面。除了头半部分是对苏联建国以来的的发展具体阶段的回顾总结之外,其余部分基本上都是歌功颂德的分析、评论。笔者的措辞很华丽,将斯大林同志所领导的政府和军队的英明神武夸赞的是上天入地、无所不及,尤其是文章最后更是把直接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狠狠地夸赞了一番。</p>
原本像这样一篇报道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引来斯大林的愤怒的,而且的确斯大林的愤怒也不是来自于这篇报道。</p>
掀过头版的一篇看第二版的第一则报道,报道的题目是“卫国战争中,危机四伏中的列宁格勒如何破冰”。报道的大致内容就是说,在卫国战争中,就在苏军在中路地区展开布良斯克战役的同时,北路德军已经以势如破竹之势击溃了西北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方面军的抵抗,直接进抵苏联波罗的海沿岸重要城市列宁格勒城下。与此同时,芬兰军团也击溃了负责抵御的苏军防线,从西北方向上包抄到了列宁格勒城下。两路德军已经构成了对整个列宁格勒的合围,被围困在列宁格勒城内的苏军和民众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饥饿、弹药缺乏,将会使他们的抵抗斗争难上加难……但是这则消息用大篇幅回顾了纳粹德军的战术如何先进,列宁格勒面临的困难有多艰巨,最后说到苏联人民抗击侵略的篇幅却很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