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序(1 / 2)

 1985年6月30日,我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称证书》。绿色人造革皮,中间是金色国徽图案,国徽之上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之下印着“职称证书”楷体金字。扉页上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带国徽的红色印章。授予单位:鞍山市人民政府。证书照片上加盖办公厅钢印。授予职称:统计师。</p>

实际获得批准统计师职称是三年前1982年6月18日的事情;当时证书没有造出,今日是补发。</p>

</p>

拿到了证书,不免又激动一回。在八十年代初,它的分量不亚于大学的毕业证书。那时候,无论是党政机关、科研教育单位还是工矿企业,知识和技术在社会上获得了人们空前的重视和景仰。令我感叹:四年统计学专业没有白念,二十多年统计工作没有白干;尽管它实际上是来得不应该如此之晚!</p>

1963年,《统计工作试行条例》出台。其中,规定了统计技术职称。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的年代,像我们这些在反右斗争中受过瓜葛的高等学校毕业的年轻知识分子,压根儿就没有想到“提拔”。所以,看到《条例》中有了以知识和技术为主要条件的“统计师”等等技术职称,真好像看到了东方的曙光!</p>

然而,“千万不要忘记”的阶级斗争愈演愈烈。四清运动从农村走进城市。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终于以排山倒海之势扫荡神州大地。本来在上层建筑中只知道埋头干活的我们,又扣上一顶“臭老九”小帽头。“工农兵”占领上层建筑之后,就是那些机关里的“老革命”也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也就光荣地走了“五七道路”。回到了十几年前走出来的农村。</p>

下到农村,我并没有悲观。因为最高指示说的明白:广大干部下乡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教育好了,或者教育的时间到了,自然有毕业的一天。</p>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