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离港前的安排(继续求月票)
李小龙作为截拳道创始人、享誉世界的武术家,开馆授徒是很自然的事情。在工作之余,他喜欢读书和思考,而且喜欢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这些感想后来被结集成书,名为《醒思录》,其中一部分内容,即与教学和教育有关。
他最喜欢说的两句话是:“杯子的用处正在于它的空。”“欲尝我杯中之水,须先清空你的杯子。”由此可见,他所说的“空”,并非指消极的空虚与虚无,而是指积极的“为了接受而开放”。正如一个杯子,当它装满水的时候,是无法再装更多水的,只有让杯子里的水流动起来,满了清空,空了斟满,循环不息,这样,杯子才不会是封闭的杯子,水也才不会是静止的死水。
但是王小虎却说:“我清空了我的杯子,却发现你的水超出了我杯子的容量,或者说,你的水我尝到了,却发现不是那个味道,因为我还没有达到你的境界。”
王小虎的话让李小龙紧紧皱眉,他完全没有想到王小虎用这样的论点来反驳自己。“我只是想让他们放下自己的成见,来接受我的东西。并且让他们根据我的东西产生他们自己的看法,难道不对吗?”
“对是对,问题是如果这个人本身没有自己的成见呢?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上面写着你提出的高深理论,截拳道是代表你自己,你自己的个人技击风格,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技击风格,这正是你想看到的。”
王小虎见他不再说话,继续说道:“现实一点讲:在你练拳的日子中,你曾经历过严格的咏春黐手锻炼,身体己有一个本能的条件反射作用,当遇什麼情便自动能即时反应,无须思索。但你的徒弟却空白了这个训练系统的锻炼。正如你步上一幢楼,你上楼时是有楼梯的,你可一步一步的往上走。但你的徒弟却没有这楼梯,他们怎能步上顶楼。”
王小虎又做了一个跟上山同样的比喻,这个比喻更加直接的将他想法阐述清楚,而且他根据李小龙学习咏春拳获得本能反应的经历做比喻,让李小龙明白了他的意思。
“即使再高明的师父,也需要将自己高深的理论通过更简单的语言和技巧体现出来。”李小龙摇摇头坐在沙发上,摸着额头苦笑道:“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必须要完善我的截拳道,让更多的人知道截拳道不是简单的侧踢和冲锤,小虎,也许你说的很正确,最近我却是是忙碌拍摄电影而忽略了武道的理论研究。谢谢你提醒我。”
“说一千道一万,我只希望你用以前的方法来提高截拳道,而不是通过药物或者其他器械类的东西来拔苗助长。”这句话才是王小虎的心里话,通过他刚才不断的思考和总结,他知道用老办法来劝说李小龙未必行得通,必须要用让他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说用他提出的武学知识反驳他,才能让他接受。
不知不觉间,王小虎又掌握了一条新的交流方式,却是让他感到有些心身疲惫,因为思考这些复杂深奥的东西太让人头疼了,怪不得人家李小龙能创建出截拳道呢,肯定是人家有丰富的底蕴,没事就研究思考这些让人头疼的哲学问题。
“反正来日方长,电影不是一天能拍完的嘛。”王小虎笑笑说:“更何况除了拍摄电影之外,还有更多的途径来宣传武道。”
李小龙苦笑道:“可是目前来看电影的宣传效果最佳,难道你让我不停的去踢馆吗?”
“呵呵,你现在已经是宗师级别了,你不用去踢馆,每天上来来踢馆的人就络绎不绝。”王小虎叹口气,这件事只能怪李小龙当初回港的时候,为了能突出自己的截拳道风格,还有他本人的性格在电视节目和接受媒体采访时大肆否定国术,引起香港武术界同仁大大的不满,以至于这一年半来他不停的接受着各种挑战。
这些挑战曾经让李小龙大为头疼,接受吧,对方都是小虾米,完全跟自己不再一个档次上,不战吧,人家就讥讽你李小龙是胆小鬼。
“哎,那些人心中有不妥,若心之所安,就不会向我发起挑战,而且提出挑战者利用这种比试,肯定是要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对于这些我从来不加以理会”
王小虎笑着说:“可是你却接受了日本人的挑战。”
“性质完全不一样好吧?”李小龙白了他一眼说道:“好了,事情我也跟你说过了,你还是回家好好准备吧。”
王小虎点点头站起身说:“你也一样,保养好自己的精气神,咱们好去打小日本,哈哈哈。”
“对,一起去打小日本”李小龙笑着挥动拳头
既然要去日本,肯定是要在日本耽误几天时间,如果要完成王小虎暗中计划的事情,恐怕时间还要长一些,所以他不在香港的这几天中,必须要安排好《叶问》剧组的拍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