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天下第一逆贼> 第二百一十四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倭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四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倭寇(2 / 2)

用在这里,自然是为了显示热情和重视。</p>

一边说着话,男人已经开始招呼着一旁的下人们,为他的年轻客人们烹茶。</p>

带着朱瞻基等人的黄管事,则是微微侧目介绍道:“几位公子,这位便是我家老爷。”</p>

朱瞻基等人再不作伪,连忙抬手抱拳,一边作礼,一边走入黄府正堂。</p>

“黄老爷方回府上,便盛情相邀,我等晚生感激不尽。”</p>

朱瞻基开口回敬,带着于谦走去正堂,朱秀和孙石两人,则是留在了正堂门前廊下。</p>

大约是觉得擦干了手,黄四爷同样是快步迎了上来,一把就抓住朱瞻基的手臂,连连摇头道:“这位相公某要自谦,若是不嫌,你我便已长幼相叙,唤我一声黄兄,为兄便是厚着脸,喊你一声贤弟。”</p>

朱瞻基还未开口回答。</p>

一旁的于谦,心中已经是泛起一阵吐槽。</p>

黄兄?</p>

怎么听,怎么像是要太孙喊这位黄四爷皇兄来着。</p>

朱瞻基脸色稍稍一正:“兄长抬爱,怎敢不从。”</p>

见到朱瞻基答应,黄四爷立马是发出哈哈大笑,显得格外的喜悦,连忙拉着朱瞻基往里走。</p>

众人分坐,黄府的下人也将茶水送了上来。</p>

黄四爷托着茶杯,轻轻的嗅着从茶杯里飘散出来的茶香:“二位贤弟,快尝尝。”</p>

朱瞻基不懂茶,忍着滚烫,缀了一口。</p>

于谦看出太孙语短,先是一闻,然后抿了一口,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茶香久存,甘苦相宜,倒是让人想起西湖美景来了……”</p>

这是很高的评价。</p>

远不是光品茶的意思了。</p>

黄四爷听着,自然是格外的开心,放下茶盏,看向朱瞻基和于谦,开口询问道:“还未知晓两位贤弟是钱塘哪家的?若有机会,为兄定要去府上,拜访府上尊亲。”</p>

朱瞻基看了于谦一眼。</p>

于谦接过话:“兄长客气,我家乃是钱塘于氏,此乃我堂兄。”</p>

明显的,听到钱塘于氏,黄四爷的眼角微微一跳。</p>

他假装不知,迟疑道:“为兄有听闻,当朝太孙亲军幼军卫,有位于谦于经历,可是贤弟家中兄弟?”</p>

于谦愣了愣:“倒是不敢高攀,不过想来,也是一笔写不出两个于字的。”</p>

这是在撇清关系,两家不是亲故,但祖上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血缘关系的。</p>

听到这,黄四爷笑了笑:“倒是为兄唐突了,以为二位贤弟乃是那于经历亲故家人,还想着能借此让为兄入到太孙耳中。”</p>

朱瞻基目露好奇,不解道:“兄长可不是那等攀附钻营之人,为何要再次此事?”</p>

黄四爷长叹一声,看向朱瞻基,目露愤恨和懊恼。</p>

“二位贤弟大抵有所不知,为兄确实想要攀附于太孙,但却决然不是为了蝇营狗苟之事,而是听说此次朝廷以太孙为主,总掌灭倭之事,为兄有心捐献家产,以供太孙灭倭之用!”黄四爷解释了一番。</p>

朱瞻基含蓄笑道:“兄长大义!不过朝廷能如此快的定下灭倭之事,想来钱粮是不缺的……”</p>

黄四爷摇摇头:“贤弟有所不知,若是为了灭倭之事,为兄便是散尽家财,也在所不惜!”</p>

是为了死去的四位兄长?</p>

朱瞻基和于谦两人对视一眼,都想到了之前岑可提及的,当初黄府的三位公子,都是死在了倭寇手上,这才有了眼前这位黄四爷接手家业,将黄家做大做强,也有了如今声明远播。</p>

黄四爷看了一眼,沉默的朱瞻基和于谦两人,大概是觉得这两个外乡人,不知道他们黄府的凄惨旧事。</p>

于是,黄四爷开口道:“两位贤弟,为兄此生恨不得杀尽所有倭寇,饮其血、食其肉!”</p>

朱瞻基再次与于谦对视,然后祥装不知询问道:“兄长,何曾如此愤怒?”</p>

嘭!</p>

桌子上发出一声巨响。</p>

黄四爷的手掌,重重的拍在桌子上,原先满脸和煦的他,此时变得格外的愤怒,充满了怨恨。</p>

“二位贤弟所有不知,为兄先前也是有三位兄长的。可恨,那些倭寇屡次侵犯沿海,我那可怜的三位兄长,为了护住我家,护住这镇上的百姓,竟然惨遭那倭寇杀害!”黄四爷说的很是动容,眼底也变得充血,布满血丝。</p>

情到深处,黄四爷先前的风度全无:“所以我这些年,时时捐献钱粮给松江府,广施钱粮给百姓,就是不想他们也重蹈我黄家覆辙。太孙此次总掌灭倭之事,我恨不得投奔而去,好将我黄家钱粮全数捐献,也好让太孙能够多招募些水中好手,多些上阵杀敌的官兵!”</p>

“这一次拓林村的事情,我也听说了,那可是三百零九条性命啊!贼子可恶,便是千刀万剐也不能泄愤。可我也无计可施,只能在镇外修建沟渠,只希望能够抵挡可能到来的倭寇一时半会,好等待朝廷援军。”</p>

“二位贤弟,为兄听闻二位乃是钱塘人氏,心中亦是担忧不已。钱塘富庶,前番那舟山的定海前所也是折损过半。若是钱塘再被倭寇进犯,说不得二位贤弟家中也要出事。”</p>

“为兄想,二位贤弟若有担忧,我等再联络松江、苏州、钱塘大族,一同捐献钱粮,奏请官府应允我府上家丁策应官府,在倭寇来犯之时,可往各地救援百姓,缓解官兵奔袭之苦?”</p>

大明的普通百姓,在离开籍贯之地十数里,就要上报给里长、官府等知晓,若要出县,更是要开局路印才行。</p>

而大户人家的家丁,甚至都是些家生子,连普通百姓都不是。</p>

这些人想来远行,基本是没有可能的。</p>

朱瞻基听着黄四爷的话,稍作沉吟,心中细思。</p>

而发泄完的黄四爷,看着两人不说话,不由开口道:“二位贤弟!贤弟!”</p>

提高声量的黄四爷,将朱瞻基从沉思中拽出。</p>

朱瞻基唯有疑惑:“兄长,我听闻朝廷这次可是大举招募扩建水师,各地卫所官兵也有抽调支援,便是倭寇再犯,也该是能应付的来吧……”</p>

黄四爷当即摇头:“贤弟有所不知,为兄这些年与那些倭寇贼子接触不少,为兄更是手刃数名贼子。朝廷卫所官兵虽然强悍,但若论对那些倭寇的了解,为兄却另有一份自信,绝不比朝廷官兵差!”</p>

黄四爷说的很是自信。</p>

一副没有人比他更懂倭寇的样子。</p>

对方的话,已经说到底了。</p>

朱瞻基叹息一声,摇头歉意道:“兄长,非是我等兄弟不愿,而是我等家中……不似兄长家……”</p>

你家里人都死光了,我们家里还有一大帮子人,可做不了主。</p>

闻声,黄四爷脸上露出一抹失望。</p>

他想了想,然后摇摇头,脸上挤出笑容:“是为兄唐突了,虽然为兄与二位贤弟,不过是一面之交,但为兄实在是对二位贤弟一见如故,恨不得促膝长谈。”</p>

听到促膝长谈,朱瞻基的嘴角微微一抽。</p>

大概是自觉,气氛被破坏了。</p>

黄四爷站起身,做出邀请:“二位贤弟,若是无事,可随为兄去镇上走走转转。”</p>

见黄四爷避过要紧问题,朱瞻基、于谦两人也就借坡下驴。</p>

两人也站起身,跟在黄四爷身后,向着黄府外走去。</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