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天心怒> 第五百八十二章 惜吾远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八十二章 惜吾远矣(1 / 2)

 实际上,随着地太星际历460年的到来,大星元界天格局的出现,都对几大集团现在的文明体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p>

因此,帝君会整合帝君诸界天就在意料之中,辛巴文明的种种也给帝君亮相提供了一个契机,当然,帝君诸界天不一定得走帝制,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否则,帝君这个道者还真是无颜以对苍天。</p>

同样地,辛巴文明、三制文明和宇宙十族的族长制文明是否适应各国已经巨扩的星空,也同样面临考验。</p>

地盘谁都想要,但地盘大了,掌不掌得住,能不能治理好,这是一个任何国度都不可能给出答案的问题,何况,现在各国的星空都过大,远远超过体制的承载量。</p>

地太星际历500年,星盟活生生给帝君的界天联席文明、辛巴王者的帝制文明、宇宙十族的族长联席文明以及天心的三制文明上了一课。这一年,星盟分裂。</p>

为什么会分裂?</p>

原因很简单,四十个星际年后,星盟的一些加盟者显然在自己领空的治理上不达标,特权阶层处处,从而造成民贫,民贫,在这界天时代是个可怕的现象,民贫意味着积弱。星盟本就由大大小小十几个加盟国组成,加盟国之间虽有约定,但一方积弱到另一方可以轻易吃下,那强势的一方是不会客气的。</p>

星盟中的几个启原界天联盟,因此失去了他们在坤天灵界深处和雪沼界天深处开拓的星空,即使是启原界天最强大的帝星联盟和民主联盟也无奈,因为黑烈王朝、信兰联盟和青穹联盟强烈谴责,由于启原界天几个联盟横征暴敛,无数的特权阶层不思开发所得星域,而是一味掠夺,致使星盟人口因贫穷大量流失,有点阶位的人口不是就近去了诸天华众国,就是去了宇宙十族……为保星盟星空不失,他们决定接收这些星空。</p>

启原界天几个联盟当然不依,但黑烈王朝、青穹联盟和信兰联盟哪管你依不依,出兵并移民夺了他们觑定的星空。星盟由是分裂,启原界天的帝星联盟、民主联盟、银河联盟、雨澜联盟和天女帝国被打回原形。</p>

其实,几十个星际年下来,星盟的这种情形并不鲜见。辛巴文明、族长制联席文明、界天联席文明和三制文明都发生着同样的问题,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p>

比如族长制联席文明,十族界天与属界天矛盾重重,就是十族自身,也有各自的利益,十族之间为什么能平起平坐,便是因为地盘和综合实力差不多。但大扩张后,谁更能强势些,便在各族掌持自己新增的地盘中显现了出来。基本上,一个小政策的失误,一个权族便完全可能被比了下去,甚至走向衰落,而属界天的励精图治,也隐隐在向宇宙十族诉求平等的权利。</p>

宇宙十族地盘太大,有一个辛巴文明在侧,有时候伸伸黑手,或者将小风波推波助澜,族长制联席文明要想前进一步,自是不那么容易。要知道,帝制文明,皇帝厉害,那帝制文明就将呈现扩张之态;皇帝不厉害,那基本上这个国度,强邻想怎么阉割都成。辛巴王者可不是普通意义的厉害皇帝,这是一个道者皇帝,宇宙十族想平稳不展,根本没有可能。这也是宇宙十族的厄劫,这样的劫,没有谁能帮度,一切看它自身的造化。</p>

帝君的界天联席文明则好一些,由于将军队全部收归军部,帝君诸界天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治理好界天,二是讨好帝君。因此,帝君诸界天的各个权力者,活得有点累,颇有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味道,但真正忧什么,只有当事者才知道。</p>

辛巴文明,不言而喻,如何将天下抓在手里,这是每一个帝制文明的宿命。民重重、社稷次之、君再轻。此诚然有道理,但官家与民间的合谐之度非高手非行家能掌持得好。如同帝君界天联席文明,辛巴文明下的层层当权者不是你把下边治理好了,就一切万事大吉的,因为利益点不同,下边的承认不等于最高者的承认。</p>

天心的三制文明与上诉诸文明相比,由于将文明的进程委托给了民众,整个诸天华众国呈乱草生长模式,可以说,三制文明的强大与否不在上层,而在民众,而民众能否定位好自己且富有朝气,又在于华众国公共事务七部是否将三制执行到位。所以,三制文明的最大关键,在于听民诉愿和及时深化三制。但这显然对于当目前的诸天华众国是有困难的,因此在诸文明中,几十个星际年来,诸天华众国国内的矛盾是最多的。界外,诸天华众国表现出的不遗余力打击特权阶层的坚定,也深为诸文明忌惮。</p>

按辛巴王者的话说,其他文明皆有核有极,独三制无核无极。帝制文明,人皆以掌权为荣,效命帝王家为是;民主文明,主流难脱拥利为荣;族长文明,世人以壮大家族为荣。独三制文明,每一个人以拥有认真的生活为荣。这是一个可怕的文明,惜吾远矣!</p>

</p>

据说辛巴王者这样鞭策辛巴皇室,在辛巴文明中,辛巴皇室后代就是不争气,也能将皇室命运延续很长;但在三制文明,一代不行,那皇室就将止于这一代。</p>

这样的感受不只辛巴王者。</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