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国将相> 第三百三十一章:秦国的转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一章:秦国的转变(2 / 2)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至于魏国……事实上,魏国目前对我大秦也无太大的威胁,虽然听起来离奇,但据臣上次的试探,少梁似乎仍打算遵守他与我大秦当年签署的‘河西之盟’,也正是基于这项盟约,据臣所知魏国已放弃夺回河西,转而准备向东、南方向扩张……”</p>

“当真?”秦王狐疑问道。</p>

卫鞅点点头道:“据细作打探得知,目前魏国流传两种传言,一个是报复卫国此前的背叛,为此魏王将卫地卖给了赵国,虽然这次河东之战,赵国陷于内乱而并未帮上魏国什么,但臣认为,为了对齐国施压,魏国极有可能还会拉上赵国,一同瓜分卫国。”</p>

“唔。”</p>

秦王微微点了点头:“另一种传言呢?”</p>

“楚宋。”卫鞅继续说道:“另一种传言,魏国准备再次结好韩国,与韩国组建联军,一同攻打宋国或者楚国。……以臣的判断,魏韩攻打宋国的可能较大,一来宋国较楚国更弱,二来宋公昏昧,奢侈荒唐、大兴土木,近几年来国内局势很不稳定,魏国作为霸主,或有可能打着‘伐无道’的旗号去讨伐宋国。”</p>

“伐无道?”</p>

秦王似嘲讽般嗤笑一声,随即长长叹了口气。</p>

不得不说,他实在很羡慕魏国,毕竟与魏国为邻的国家,除了韩赵两国,还有卫、宋两个堪称予取予求的弱国,相比之下他秦国周边,西边仍有上百人羌人小国,虽单独一个无法与他秦国抗衡,但这上百个羌族小国若联合起来,那也是一股让他秦国都为之忌惮的势力。</p>

东边就更别说了,一个义渠,一个少梁,前者是他秦国的心腹大患,而后者,也不再是他秦国可以肆意揉捏的了……</p>

义渠?</p>

忽然秦王心中一动,问卫鞅道:“少梁……接触过义渠么?”</p>

卫鞅摇摇头,随即好似想到了什么,低声问道:“大王提到义渠,是要挑拨义渠与少梁么?”</p>

秦王不置与否,反问道:“你意下如何”</p>

“这个……”卫鞅捋须思忖了一下,斟酌道:“倘若少梁与我大秦为敌,驱虎吞狼不失是一个好办法,无论谁胜谁败,都可变相为我大秦解决一个心腹大患,只是……少梁素来恪守中立,臣担心此事惹恼少梁,大王您也知道,少梁虽是崇尚墨法的国家,但国内的将领并非人人都主张‘非攻’,就比如那个李郃,他在上郡力排众议,迫降十几个胡人氏族,臣怀疑他这是在为日后进兵北方草原做准备……若被其得知是我大秦挑唆义渠对其少梁不利,那李郃一定会有所报复。”</p>

“那就做得聪明点,不让他得知。”</p>

秦王打断了卫鞅的话,正色说道:“中原诸国,素来看轻我大秦,因此我大秦誓要进军中原,此乃我大秦历代先祖的夙愿,就算少梁秉持中立,就算魏国已放弃西面,转而向东、向南扩张,我大秦亦不能止步不前……哪怕少梁为此与魏国结盟!”</p>

卫鞅缓缓点了点头,旋即正色说道:“既然如此,臣建议先取巴蜀,巴蜀土地肥沃、盛产粮食,素有天府之国美誉,唯有夺取巴蜀,我大秦才有与魏国、少梁抗衡之力。”</p>

“巴蜀?”</p>

秦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p>

那么问题就来了,巴蜀即使不如秦国强大但也并非弱国,新败于河东的秦国,是否有能力立刻组织另一场战争呢?</p>

再说地直白点,钱粮是哪里来?</p>

基于这一点,卫鞅顺理成章地提出了第二次变法,决定将国内公卿贵族历年来的非法占地、非法所得,全部收归国有,以充实国库,使他大秦能有足够的钱粮攻打巴蜀。</p>

提及此事,就连秦王亦是心中一惊,脸上露出犹豫之色。</p>

要知道卫鞅先前的首次变法,主要是针对国内平民以及军队的变法,国内公卿贵族所失去的最大权力,即是对军队的掌控以及对将领、官职的任免,虽然当时也收回了一些国内贵族的非法占地,但被收回的都是那些没什么太大势力的中小贵族,似甘氏、杜氏,包括嬴氏公族在内有权势的贵族,当时并未受到太大的损害。</p>

而如今,卫鞅认为时机合适,准备对付这些人,这让秦王亦有些犹豫,毕竟这件事牵扯太大,一个不好,他秦国或许也会向赵国那样陷入内乱。</p>

对此,卫鞅献出了一条计策:“……不妨迎墨入秦。”</p>

“迎墨入秦?”</p>

“对!”卫鞅点点头,正色说道:“梁墨虽视少梁为圣国,有些偏离墨家一贯中立的主张,但种种迹象表明,梁墨也希望将少梁的模式扩散至其他国家,使天下出现第二个少梁、第三个少梁,因此我大秦不妨主动迎入梁墨,借梁墨的势力打压国内的贵族……”</p>

秦王皱皱眉头问道:“梁墨的背后是少梁,万一少梁借此机会干预我大秦内务……”</p>

卫鞅拱拱手,简洁地说道:“因势利导即可,对我大秦有利就默许,对我大秦不利则制止……少梁昔日曾说过,即不容他国摆布,亦不干预他国,想来也不会明目张胆地干涉我大秦内事。……顺便,此举还能缓和我大秦与少梁的关系,可谓一举两得。”</p>

“唔……”</p>

秦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那就拜托卫卿了。”</p>

“臣谨遵王命。”</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