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重生之商海惊涛> 第一百零四章 上市公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四章 上市公司(1 / 2)

 第一百零四章 上市公司</p>

到了在浦东租下的办公楼后,杨星发现门口已经停了一大批名车,奔驰和宝马都有好几辆。WWW.tsxsw.COM这一次是公司今年的年终总结和明年的工作安排会议,十家公司的CEO和高层悉数到场,其中有不少人加入前就是身家过千万的富豪。而其他高层因为这一年的股权激励、年终分红等都大有获益。</p>

这年头有了钱最想买的无疑是香车美人,所以大家要参加在上海举行的总部年会,都不介意用名车装饰自己的身份。而嗅觉灵敏的大陆及港台财经记者们也早早埋伏在大门四周,等待中星国际的各路诸侯出现,要是能逮到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据说年轻的过分的幕后掌门人的一张清晰照片就更好了。</p>

国内的记者们虽然被打过招呼,对杨星要低调处理,但记者的本能让他们对这家在九都起家,上海发达,继而转战香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国内民企崛起速度第一的企业充满了好奇。96年能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都是国内顶尖的国企,它们的规模宏大,身处垄断行业,带来的利润不菲,以至于香港财经界以“红筹股”称之,是96-97年香港股民热捧的对象,对香港股市大涨的行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p>

此时中星国际横空出世,先后和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纵横捭阖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在百富勤等多家投行和机构的支持下,让旗下八家公司全部上市,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了惊人的一跃。从一家默默无闻,只在内地股市和房市上小有名气的企业一跃成为触角伸向教育、娱乐、电子、机械制造、家化、商贸、资源开发等多个行业的跨国企业,而发迹时间不过是短短的三年,仅这一条就足以让记者们疯狂了。</p>

香港股市这时正在热炒“大陆”题材,一家打着香港本地企业旗号,但核心业务都在内地的公司足够给香港股民想象的空间了,这也反过来促进了中星国际旗下公司的上市。撇开已经上市的星美时尚、星空人力、星华地产不谈,星辰制造和星云电子的上市看来已经不存在障碍,上市日期就在明年3、4月份。“壳王”陈鑫将和黄兴飞毫不推搪的将手里的壳公司贡献出来让它们借壳上市,获得了国内11亿美元融资,岛内的股评人物也把它们看成是即将上市的的大热门。</p>

星海商贸的问题复杂一些,虽然汪云起、姜立奎等人把手中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加上收购了大荣集团在国内北方多座城市的超市,已经有一些商贸帝国的气象。但在港岛的知名度还略显不足,因此这段时间汪云起、马三奇等人都在努力对香港铜锣湾一家名为大丸百货的日资百货公司进行收购。</p>

80年代至90代,日资百货公司在香港拥有最大的市场占有率,最早在香港开业的日资百货就是是大丸百货,早于60年代已在铜锣湾开业。80年代香港经济高速发展,造就本地百货业兴旺,日资百货亦大举来港,当中包括东急、三越、八佰伴、崇光、UNY、吉之岛、西武及西田等。至90年代初日资百货在港有11家公司,开设共24间分店,营业额占香港百货销售额一半以上。</p>

</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