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玄幻魔法>奇物与发现时代> 第十二章 荧树灯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 荧树灯下(1 / 2)

 不嫌苦,不嫌累,只嫌赚得少,这是落日城的常态。

很快也成为了孩子们的常态。

从客观来看,顾川的收入是这十个来到落日城的孩子里最少的,既不如奔赴学医的河岸,也不如成为珠宝匠学徒的卵石。

不过顾川自己倒是摇头晃脑,自得其乐。

“我又带了新书回来啦!”

结果开门时,顾川发现这小小的租屋里又少了一个人。那人的名字叫做螺泥,被父母捎去学船学水。

正在准备食物的山桃抬起头,黯然地向顾川解释道:

“螺泥今天回来说他的雇主那边提供住宿,他要过去和他的同伴们一起住了。”

这群少年人们原本想过各自都不分离的,结果之前就走了一个,如今又走了一个。

而顾川则比较乐观:

“螺泥去了更好的地方,我们也要为他高兴呀!而我们这里也更空了,大家各自的空间都更多了,也不会翘脚翘到彼此身上了,是不是呢?以后还能再见面的呀!”

山桃笑道:

“那是,那是。”

租屋买了灯。这种灯类似煤油灯,但它所使用的燃料却并非“煤油”,而是顾川所见的下淮路上夜晚会发光的荧树,因此得名荧树灯。

荧树灯外面装了透明玻璃,灯头一侧有调节亮度的旋钮。荧树灯需要购买灯油。顾川从百科全书的工艺篇里得知,荧树的变亮可能是荧树体内会合成一种微量元素。这种元素在环境亮度变低后就会自动放光,有点像磷,也有点像放射性元素。

但都不是。

每次顾川从德先生那里带回小册子来,有兴趣的少年人们就会挤在灯下,一起阅读。这是他们的不需花费金钱的娱乐活动,也是他们一天的结束。

他们的生活正是那么简单的。

每天在天蒙蒙亮,外边街区开始吵闹起来的时候,顾川就和其他少年人们一起起身,洗漱进食过后,匆匆分别,各走一边。他往德先生的家去报道。等到日晷塔预报的时刻到了,或者云蔽天日、万籁俱寂的时候,少年人们便会从各自的工作地点折转回来,在居所一起栖息。

对于顾川来讲,德先生不仅是个雇主,也是个很好的教师。

当他不好意思地提到这件事情时,德先生笑道:

“我原本领的就是内城里给公民上课的私塾教师职的薪水,后来被出版商邀请,为了百科全书的编纂,这才放弃了。”

和顾川一开始的想法一样,川母教给顾川的世界语言,用地球的话来说,就是幼儿蒙学等级,与这个世界的上流是完不成沟通的。

与他的前世一样,这世界也有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阶级文化壁垒。

比如说,典故就是一种壁垒。

所谓的典故,就是把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浓缩几个音节,比如成语瓜田李下。因为语言本身的性质,典故总是可以传达更丰富细腻的含义。可假设没人教,又有谁能知道这些生僻的典故来源于什么时代、又来源于什么地方,指示什么意思,又暗示了什么意思呢?

这是文化上的壁垒,更有专业上的壁垒。工艺有工艺的术语,科学有科学的术语,量子力学也有量子力学的让人看不懂的量子力学的术语。这个世界的各个圈子里自然只有各自圈子才能看懂的专业术语。

于是幼儿蒙学水准的语言教学,离通顺阅读落日城内的许多书籍还差得远,只能连蒙带猜,忽略自己不懂的部分,勉强阅读,自以为看懂。

顾川能够读通医典,也是因为川母读得懂医典并手把手教学的缘故。而实际操作中,他经常会写出别字来。

要知道,德先生的稿件都是手稿。德先生用笔不至于缭乱,但如果不能通读上下文,不晓得专业词组,经常就会写出错别字来。

用中文打比方的话,比如石蜡,顾川第一次就写成了石腊。因为第一次接触,读音相近,字形相近,又不知道石蜡这种工业材料的存在,就把虫字旁与月字旁看错了。

幸好他的字写得清晰,叫德先生审稿时容易看出毛病来。

后来,顾川学乖了,遇到不晓得的,就记录下来,直接问德先生。

“这样做正好,我最怕你的是明明你不会写,也看不懂,就学着我的笔迹,随便涂一个字上去。”

德先生说:

“那错误不被纠正,以后就一定还要出来的。”

“你不嫌弃我吗?先生。”

顾川有点尴尬。

因为他也算是多活了一世,结果这世语言学习一切重来,就闹出许多他在学生时代经常出的笑话来。

“小川,你别担心,我见得多啦。”倒是德先生摸摸他的脑袋,笑道,“最开始做私塾教师的时候,经常有村子里送学生来,那些学生有的大字不识,有的虽然学了点,但带着浓重的乡音和错别字。”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讲到自己的另一想法:

“其实这也不算事,毕竟语言还是人用的,是不是?你和乡亲说话,就用乡音,又何必和城里人一样呢?只是现在落日城,掌握最多的知识,落日城标准的字有最多的文献,落日城标准的读音,有最多的学者,就没办法,要多学呀!”

这话,让顾川忍不住怀疑德先生就是他口中那个曾经有浓重乡音、经常写错别字的学生。

好在不知道是不是重生的缘故,顾川这世的脑力思维远超前世。大多典故与专业术语,都一点就会,甚至举一反三,而凭借上一世的积累,经常说出叫德先生也吃惊不已的话来。

只一个节气的功夫,德先生拿起顾川撰写的稿件,能满意。而满意过后,回顾十几天前,德先生也忍不住暗暗吃惊:

“你的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我以前教过的所有学生,已经可以做内城的文书工作了。”

顾川不言,自然也不讲自己在夜里靠着荧树的光站着读书,活得像高三学生的生活。

“这样,你可以完全替我执行几次访问了。”

可惜的是,顾川很久没能把他在城里安定下来的事情告诉川母。木匠带回去的还是顾川拒绝了尾桐夫人的消息。

“母亲应该一直在担心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