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明医> 第四十六章 赵子川是变形金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章 赵子川是变形金刚(1 / 2)

 第四十六章赵子川是变形金刚</p>

“这大明朝!难道就没有王法了吗!”赵越怒不可遏,但是怒过之后冷静下来却也只能无奈的叹息。</p>

其实前文早已经提过,明朝立国之初,虽然是秉持着恢复汉家衣冠,故宋遗风,但是本质上还是继承下不少大元的制度和习俗。毕竟元朝入主中原半个世纪之久,朝野间早已经留下了许多元人的痕迹。</p>

而其中最令后世人诟病的户籍制度,在元明两朝就演变的格外的畸形。就好似说这个匠户制度。</p>

医生属于普通民户,照理说社会地位已经比一般的普通人略高,比读书人低上一等。但是一旦被朝廷征召,也算是入了“贱户”与匠人为伍了。这也是当初为什么戚继光回顾虑重重,因为他知道征召了赵越,就等于为他扣上了一顶沉重的枷锁。可是后来又是七叔公想了一个法子,钻了这个时代法律的漏洞,帮赵越入籍,避免了这件事的发生。从这一点上看,无论是哪一个时期基层干部对于国家制度和律法的熟悉程度,都远胜于中高层领导。</p>

不过如此一来,赵越没有切肤之痛,自然无法领略到这个时代匠户的悲哀。可是等听完了王葳蕤讲述鲁师傅的事情,他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幸运。</p>

正如王葳蕤所言,这位鲁师傅,祖上出自宫廷,乃是明朝大内“十二监”中“司礼监”下设八局里“银作局”的御用供奉。</p>

银作局,顾名思义就是负责金银器具管理,并打造制作的一个部门。</p>

鲁师傅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其中工作过,为**嫔妃打制金银饰品。而在这个时代能够进入到银作局担任供奉,其手艺的精湛和纯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正应了一句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p>

还记得那是嘉靖十一年,**的一位嫔妃母凭子贵,一举得男,被嘉靖皇帝宠幸有加,并因此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而当时负责打造其中金银饰品的就是鲁师傅的祖父鲁柏。</p>

当年鲁柏可谓是整个银作局最好的手艺供奉之一,在金银器打薄镂空雕刻精美huā纹方面有着独到之处。皇帝要赏赐嫔妃金银珠宝,饰品自然必不可少,而这些饰品也一般都是女人最爱,自然也是那一批清单中最重要的焦点。可就是这一次嗣同寻常的例行工作,中间去处了岔子!</p>

在诸多赏赐之中,嘉靖皇帝钦点了一支丹凤朝阳的凤钗,要说这凤钗银作局也是经常打造,早有成例。无非是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遍体镶嵌珠yù以示华贵,仅此而已。可是却不想的是,这一次皇帝别出心裁,竟然要将一颗地方进贡上来的夜明珠也镶嵌上去,如此一来,倒是显得对这位嫔妃的格外看重。</p>

本来在凤钗之上多镶嵌上一颗珠子也是无关痛痒的大事,但就是这一个珠子,却是为鲁家惹来滔天大祸!</p>

凤钗进奉上去之后,夜明珠却被发现失去华彩,有人质疑说是鲁师傅的祖父底下掉包,于是就被以欺君之罪的罪名弃市处斩。可是后来也不知道是哪位大人说了几句公道话,又有多人作证制造凤钗时并无掉包的可能,也是几经bō折,鲁家才得以洗脱死罪。</p>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这银作局的供奉自然是做不成,家也是被内廷派人给抄了,就这样京城呆不下去,鲁家祖孙三代就狼狈的回到了莱阳老家。不过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路上鲁老先生就愤懑交加,一口气没上来被活活气死。鲁父也是在刑部大牢沾染上了一身的病,回来莱阳之后举家借债,可惜那时候他家已经彻底没落,又有谁敢借钱给他们……</p>

不过就在鲁家最难的时候,莱阳最大的珠宝行的“吴大祥”的东家忽然出现,答应借钱,但是却有一个条件,就是要鲁家父子卖身吴大祥为奴。</p>

此言一出,当真是惊住了所有人。而明眼人稍微一想,就立刻明白这是“吴大祥”觊觎人家鲁家祖传的手艺。</p>

当时鲁家父子也是的确穷困潦倒无以为继了,莱阳地方又都知道鲁家是在京城得罪了达官显贵,所以谁都敢欺负一下。可是即便如此,这卖身为奴的事情,却是被鲁父当场拒绝!而就随着他的拒绝,鲁家最悲惨的日子开始了。</p>

先是无人敢聘请鲁家父子入行,这样一来没有了经济来源,债主一临门,这鲁父的病也就耽搁了,一来二去当年都没过去,年根底下鲁父就去了。而鲁父一去,这鲁家自然就是散了,剩下鲁师傅孤身一个人。</p>

鲁师傅也硬气,知道在莱阳府有人盯着,自己hún不下去,就收拾收拾家当,该变卖变卖,该还债坏债。等到全清理完了,除了贴身一套衣服,还有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和工具,他当真是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了。就这样,离开了莱阳,他就一路辗转来到了登州。可是不成想到了登州“吴大祥”依然不放过他,对方东家更是放出话来,在这山东地界上谁要是敢收留鲁师傅,就是与他吴家为敌!如此一来,谁也不愿意平白无故的得罪一门地方豪门。再者登州府下面的县镇珠宝金行,也都要在人家吴家门前讨生计,自然不敢轻易请鲁师傅。</p>

这样一来,盘缠路费皆无的鲁师傅就滞留在了黄县,想离开山东也不行了。真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间一久鲁师傅也只能走街串巷,凭借着一双巧手,为人修补器具赚些散钱糊口度日。</p>

而王葳蕤之所以认识这位鲁师傅,却是因为他是广慈堂的“常客”。</p>

当年鲁师傅进刑部大牢时,也曾受过严刑身体落下些陈年旧疾。当初落难时他还算是年轻,身子骨也结实,抗也抗也就过去了。可现如今,一日三餐难济,本就营养不良,再加上心中jī愤难消,铁打的汉子也垮了。</p>

这要不是王善莒老爷子偶尔得知鲁师傅的遭遇,心生怜悯免了他汤药费,估计这人说不准什么时候也不在了。</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