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大时代之1983> 第270章 接档《大国崛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0章 接档《大国崛起》(2 / 2)

透过玻璃,戈文可以清晰的看到录音室里有一个扇形的工作台,工作台上布满了线路,最中间是一块各种按钮的仪器,仪器两侧立着两个能够调节的话筒,此时话筒上还挂着两个有线耳机。</p>

这还是戈文第一次看到80年代的录音设备。</p>

虽然没有后世酒吧混音台那么先进,不过该有的功能竟然一个都不少。</p>

即将要开始录制节目,刘长乐和张霞简单的和戈文了下接下来的工作流程,录音就正式开始了。</p>

带上耳机,将话筒伸到嘴巴跟前,然后当玻璃墙外刘长乐用手势比划着倒计时为零,张霞的声音在录音室里响了起来。</p>

……</p>

……</p>

1984年10月日下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频道“播讲”节目准时播出《大国崛起》第一集。主持人富有磁性的男中音,透着一些深沉、粗犷与豪放,随着电波传来了:</p>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p>

从10月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节目便以每天播放半集的篇幅,向全国的听众连续播出了4天的《大国崛起》。在广播是0世纪80年代的重要传媒、传统的播讲是中国民众文化消费的重要通道的情况下,《大国崛起》的传播效应可想而知。</p>

《大国崛起》的播出,形成人人争着听收音机的情况。</p>

当时,从城市到乡村,从厂矿到学校,从机关到军营,每天下午,人们都会自觉地围在收音机边,静静地收听主持人演播的《大国崛起》。在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国崛起》是沙漠中的甘醴,是美好的精神食粮,给无数普通人带去温暖、带去奋斗与前行的希望。</p>

《大国崛起》自开播到结束,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p>

数不清的听众来信像雪片一样飞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信者中有学生、教师、工人、农民、军人、离休干部、待业青年等,他们共同表达这样的心情:听了《大国崛起》,让他们懂得了前进的方向,让他们学会了思索,让他们明白了如何才能为中国的崛起贡献自身的力量……</p>

在听众来信中,有很多十分感人的描述。</p>

一位学员来信告诉电台编辑,他们系有个队70人住在一幢四层楼房里,约有100部收音机、录放机,在下午都会同时收听《大国崛起》。</p>

一个新疆建设兵团的军人,在收听《大国崛起》的时候如痴如醉,每天都用盒式录音机录下来,4天一天不落。他平日里只要一有空,就反反复复地听,许多精彩片段他都背诵下来……</p>

《大国崛起》赢得了中国的亿万普通听众,而亿万听众也在《平凡的世界》中获得巨大的精神能量。</p>

</p>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测算,《大国崛起》的直接受众达亿之多。</p>

就这样,《大国崛起》乘着广播的翅膀,在中国的天空中飞翔了起来。</p>

……</p>

……</p>

“所以,大国的崛起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了?”</p>

“没错,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终归会变成一个村落,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势必会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当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步知晓天下事的时候,世界就会变的很很。”</p>

戈文想到了后世的互联网,想到了那个资讯爆炸的时代。</p>

一个女明星穿条透明内裤,等不了一时就会被全国人民知道!</p>

纽约证券市场上的一个喷嚏就会引起全球经济的浮动!</p>

东半球一个农民打个电话就会要来西半球的种子,西半球的一个学生上上网就能知道东半球正在发生的事情。</p>

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走走?其实只要有网络,走与不走又有何区别。</p>

“你在《大国崛起》中国篇里中国想要崛起除了经济和科技发展外,还需要发展华夏的思想文化,你认为文化的影响力也是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p>

“没错,我记得英国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要崛起,它思想必须要创新。如果全是老思想,国家能崛起吗?崛起不了。思想如果都束缚住了,能创新吗?创新不了。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就在这里!”</p>

戈文想到了后世的中国,仅仅是经济发达充其量只是人的一条腿,一条腿能走路吗?能走稳吗?后世几届国家领导人针对思想文化文艺的讲话无不明,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关键因素之一,被精神文明建设拖着后退终归是走不稳路的。</p>

张霞又问道,“那么,在《大国崛起》的这些国家中,你最喜欢哪个国家?或者你最欣赏那个国家的崛起之路?”</p>

“这叫我怎么呢?”戈文没想到张霞竟然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不由的一愣。他迟疑了片刻,才道:“都喜欢,又都不喜欢……其实每一个国家带给我们的启示都是不一样的,中国想要崛起,不能完全模仿其他国家,邓老不是过吗?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p>

……</p>

玻璃墙外,刘长乐用手比划着右手腕的手表,示意时间已经差不多了。</p>

张霞开始收束话题:“戈文,你最近在忙什么?还在创作吗?”</p>

“在写一部新书,历史类的。”</p>

“历史书?是吗?”</p>

“不是,是个科普读本。目前已经写完第一卷了。”</p>

“哦?那在这里能不能给听众们背一段呢?我想听众朋友们一定会很感兴趣的。”</p>

“呃……好吧,那我就口述一段吧。”</p>

戈文开始对着话筒,背诵起《明朝的那些事儿》来。(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