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大时代之1983> 第241章 大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1章 大家(2 / 2)

穿越前戈文对这位老先生的印象。仅为后世他看过沈老先生的中篇《边城》,就是这篇将一个生活、浸染在古老风俗环境中,长久将自己的爱情心思埋藏极深的女子,写得极具诗意,也让戈文无比的向往。</p>

就如同戈文从沈从文所想象到的这位老先生的形象一样,老先生是一个性格极为从容温和的人,虽然两人见面仅几个时,戈文还是能够感受到老先生骨子里有一种湘西人的痴憨。倔强。</p>

老先生对于人性的认识见解深刻,但却很宽容,能理解善,也能理解恶。戈文觉得用大智若愚来形容老先生,再合适不过了。而且这位老人居然还怀了一份孩子气的天真,让你真的很难不喜欢他。</p>

后世很多人沈从文在建国后就已经江郎才尽,这种论断大概是认为老先生在1949年之后鲜有优秀文学作品发表的事实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戈文却觉得这种看法实在是狗屁不如。</p>

纵然是在前世,戈文也知道大学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沈老先生在198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一门必修课。多少年过去了这本书一直是享誉学术界的经典著作。这难道会是江郎才尽?</p>

穿越后因为巴老的缘故,戈文对沈从文老先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位老先生虽然在建国后基本不在从事文学创作,不过他在文物研究方面发表了一系列的专著。</p>

1957年,沈老先生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紧接着其出版的历史文化学术著作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1958年出版的《唐宋铜镜》、1960年出版的《龙凤艺术》,以及之后的《战国漆器》等等学术专著。至于1981年9月出版的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几乎堪称老先生二十多年学术研究的结晶,其研究内容涉及的时期起自殷商迄于清朝,对三四千年间各个朝代的服饰问题进行了抉微钩沉的研究和探讨,全书计有图像700幅,5万字,直接填补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片空白,以至于后世它仍然是享誉学术界的经典著作。</p>

沈从文老先生如此,曹禺老先生却恰巧相反。</p>

在照顾巴老的那段日子,戈文曾帮巴老整理过书房,在整理这些年来巴老和朋友们往来的信件时,戈文看到了曹禺老先生写给巴老的信。</p>

在1979年致巴金的信里,曹禺写道:“结婚后,还是想写东西,不负许多朋友的盼望。”1981年,他写的是“肚里空空,我将寻找”。198年则写:“我只是惭愧,你希望我再写些东西,我至今望着白纸,一个字也写不出来。”</p>

读着老先生的信,戈文心里感到无比的辛酸。</p>

戈文能从这些信里感受到老先生内心的挣扎。老先生受到衰老和病痛的折磨,有很多梦想没有完成。他在“****”中受尽苦难,身心留下了巨大的伤痕,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对民族有责任心,对国家有责任心,觉得自己应该写出好的东西,这些都在给巴金的信件中表露无遗。</p>

但是十年动乱让他的身心遭受到严重的摧残,让他的灵思枯竭。</p>

一代文学大家不得不保持静默。</p>

这是何等的不甘!</p>

他岁写《雷雨》,被公认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中天赋极高的才子,晚年却这么无奈地向挚友道出心境,戈文想他的内心定然是无比的苍凉。</p>

读到这些信,谁的感觉都是辛酸的。</p>

其实看曹禺老先生写给巴老的信,几乎每一篇都很有文采又饱含激情,可是他本人却自己在创作上写不出一个字,恐怕除了历史的因素影响外,老先生个人的健康问题也是很大的一个因素。</p>

戈文上门拜访了曹禺先生三回,都见不到老人,最后和老人见面的地方居然还是剧院。</p>

从照顾老人的秘书口中,戈文得知,老先生每天中午下午几乎都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就连晚上也要观摩看戏,回家后已精疲力竭,哪里还有时间写作。</p>

从这个方面看,其实老先生疲于应付外界活动对他造成的痛楚不亚于****时期遭受到的摧残。</p>

冰心、沈从文、曹禺外,戈文还拜访了季羡林、丁玲、臧克家……这些老人性格各异,有老人和蔼可亲,有老人从容淡定,有老人却性格狂暴。</p>

没错,是性格狂暴。</p>

戈文在拜见臧克家先生的时候,可是被这位老先生劈头大骂了一顿,理由正是戈文在《收获》杂志上刊登的朦胧诗大展和《崛起的诗群》是现代诗歌的倒退。老先生朦胧诗会导致现代诗歌的回流,戈文就是在乱弹琴……</p>

本来戈文是想和老先生争论争论的,可是老人身边的女儿臧平一个劲的冲他使眼色,想到见老先生前,臧平老头子身体不好,不能太激动巴拉巴拉的话,戈文只得苦笑着低头不语,任由老人痛骂。</p>

而当老先生发泄一气之后,拍着戈文的肩膀痛快的,已经好久没这么爽快的教训过人时,戈文一脸的哑然。</p>

“子你还不错,除了诗歌差,散文可是挺好的!”最后,老先生如此总结道。</p>

(未完待续。)</p>

ps:  开始收束之前的各个伏笔,然后开新的副本。</p>

臧克家老先生的段子是前文朦胧诗展情节留下的一个伏笔(老人的性格是我想象的)。</p>

本来计划大段大段的写写这些前辈的,对于作者而言,这本书的一个卖就是那些历史上的名人和主角互动。不过考虑到最近这些天的更新太平缓,怕大家觉得无趣便压缩成一章。以后在慢慢的通过一些情节来展现这些伟人们的性情。</p>

最后,求订阅。求全订支持。</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