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大时代之1983> 第235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5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求订阅)(2 / 2)

要知道这套丛书的编撰并不容易。首先要保证所选丛书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性和创新性,其次还要有现实功能和普及性,这样的标准根本不是短短几年就能拿出来的成果。所以这套丛书后来逐渐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强行强上的结果就是让这套丛书慢慢的变味,不仅没有达到启迪读者的效果,更是造成了不好的结果。</p>

</p>

如果戈文真的能够预卜先知,恐怕他此刻哪怕让自己的《瓦尔登湖》译著不出版。也会请求萧乾一定要严格审核这套丛书的入选标准。又或者是直接停止出版这套丛书。</p>

可惜。戈文并不是完人,对历史进展的知悉也是浮于表面。</p>

历史的车轮依旧保持着时代赋予的巨大惯性,缓缓地,顺着既有的轨迹辗过而过,背后是一串串深浅不齐的印记。</p>

……</p>

……</p>

将茶几上的其他几本书拿去翻看了许久后,戈文情不自禁的对着龙绍感慨:“这丛书编的太好了,有社会科学有自然科学,有外文译作有原创著作。就像百科全书一样,跨越了学科限制,跨越了古今中外,简直就是思想的盛宴和学术的殿堂!”</p>

这套走向未来丛书的编委会便是三联书店的编辑们,戈文看到上面不仅有萧乾和龙绍的名字,便是土长申的名字也赫然在列,这里也能够看出这套丛书编撰的时间之久。</p>

“你们三联人的气魄就像**的那样‘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宏伟之极!”</p>

“呵呵,这才是第一辑而已。”听到戈文的认可。龙绍很是高兴,“我们的计划可是要将这套《走向未来丛书》出够一百种哩!”</p>

“一百种?那要多少年才能完成?”听到龙绍的介绍。戈文一愣。这套丛书就算每年出版二十本的话,也要五年时间才能全部出完。况且如果这套丛书的编撰标准都如《激动人心的年代》这样富有真知灼见的文集,那需要的时间绝对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要知道现在摆在茶几上的走向未来丛书第一辑总共才1本作品而已。</p>

“人要认真的活下去,除了不能假话,还要有信念和理想。我想,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像戈你这样杰出的年轻学者会越来越多,走向未来丛书的作者会越来越多的。”萧乾刚好看完手中的那本书,听到戈文的惊叹,笑眯眯的道。</p>

“没错,我有信心在十年内将这套丛书全部出版!”龙绍向萧乾立下了誓言。</p>

“龙叔,我那些大国崛起的系列文章不是被《阅读》杂志社买下出版权了嘛,你和土长申,丛书第二辑编撰的时候把《大国崛起》也编进丛书里吧。”听到龙绍的话,戈文也是心怀激荡不已,想到昨天听的广播,他向龙绍建议道。</p>

“好啊,你的《大国崛起》讨论了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从某一方面为咱们中国的崛起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非常的符合走向未来丛书的主体啊!”龙绍眼睛一亮。</p>

“呵呵。”萧乾赞许的了头。然后问道,“戈,你昨天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没有?就是关于大国崛起的节目。”</p>

“嗯,听到了。”戈文了头。</p>

“感觉怎么样?我可是参与了广播节目的校稿工作的。起来,这节目还有我的一番心血哩。”</p>

“啊?”</p>

“国庆前,******的贺敬之同志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大国崛起》作为国庆献礼特别节目,当时组织了北京的很多专家对你的文章进行了政治审核,我是其中的一个……”看到戈文疑惑的样子,萧乾有些奇怪的问道,“难道你没有收到贺敬之同志的信?”</p>

“没有啊,要不是听您老,我还一直奇怪广播这事呢。”</p>

“这个……估计是信件在路上耽搁了吧。”</p>

一面抱怨中国邮政系统的落后,一面萧乾开始向戈文详细的述事情的原委。</p>

三十五周年的国庆阅兵意义重大,全国各地都准备了各种向党和人民献礼的活动。早在戈文发表《大国崛起》之初,贺敬之老先生便与甘肃的《读者》编辑部联系,后来在得到《大国崛起》的所有稿件后,他更是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大国崛起》的广播。录播前,贺敬之老先生还召集在京的一些历史专家和文化学者对《大国崛起》进行了校对,萧乾正是其中一员。所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是戈文所认为的侵权,贺敬之老先生早已发文给《读者》通知过此事,还专门给戈文写过一封信。或许是路途遥远,且戈文又从上海来到了北京,信件耽搁了。(未完待续。)</p>

ps:  恳请大家能支持正版!</p>

没有订阅的书友来起订阅一下,最好是能全订。</p>

叛儿会好好更新的。</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