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大时代之1983> 第229章 血染的风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9章 血染的风采(2 / 2)

“不怕,我相信陈红军!”听到戈文的疑问,卫建国充满信任的看着陈红军正在喂鹌鹑的背影。</p>

注视着充满信心的卫建国,戈文不由的惊叹起来。</p>

眼前这两人一个是大脑一个是躯干,简直就是一队完美的搭档。</p>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两人当初的首长,火眼金睛量体裁衣不外如是。</p>

部队里面人才多啊!</p>

随着心思的发散,戈文开始回忆起这几个月的经历来。</p>

鉴于魏必达和老谋子的诚意,戈文当日当场拍板将《士兵突击》的电影版权卖给了广西电影制片厂,这一决定让魏必达和老谋子欣喜若狂,而老谋子更是万分感激,即将开拍的《士兵突击》他不仅作为导演加入了导演组,更是作为总导演与其他导演沟通,全面负责整个剧组。</p>

待谈起《士兵突击》的版权费时,戈文更是很爽快的只要一角钱,这让原本就郁闷不已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徐桑楚更是顿足叹惋。早知道无论如何也要劝谢晋导演接下这部电影啊!</p>

起谢晋导演,他的《高山下的花环》目前已基本拍摄完毕,正在后期处理,不过电影插曲也就是戈文所写的《血染的风采》已经提前录制出来。</p>

或许受戈文先在报纸上连载《士兵突击》待造成轰动再结集出版的方式影响,上海电影制片厂将这首由戈文作词的《血染的风采》提前发布了出来。戈文的《士兵突击》原本就在大卖当中,这首歌一经发布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也提起了人们对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期待。</p>

原本事情到此打住,就是一件很完美的广告宣传。</p>

可是在歌曲发布半个月后的一天,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栏目播放了一个战地记者在越南前线拍回来的战争纪录片。</p>

这个记录片的名字也叫《血染的风采》,做的很简陋,可是却有一种动魄人心的力量。</p>

纪录片是那个战地记者拍下的一系列关于战士们的照片。</p>

有的很平常,像战士们一起出操、宣誓、前行。</p>

有的很普通,穿着军装战士对着镜头腼腆的微笑、浑身硝烟的战士把信纸压在膝盖上专心的写信、一个战士和自己的爱人拥抱分别、背着沉重弹药箱的战士张大嘴喝头流下来的山泉、带着头盔上身穿着背心的战士光着膀子趴在一堆铄石中拿着枪专心的瞄准。</p>

有的却让人动容,刚被炮火轰炸后的战士脸上流满了献血却拥着另一个战士试图不让他闭眼、一个母亲粗糙的双手趴在一块墓碑上痛哭、三个战士相互拥抱着嚎啕大哭、一个战士用头死死的抵在门板上眼角默默的流泪、一个短发女青年在一个身着仪仗军服的战士怀中痛哭流涕。</p>

有的却让人悲壮无比,向前冲锋的护旗手中弹后身体前倾尽全力将手中的红旗插入地下维持不倒、硝烟中归来的战士双目缠着绷带、一个带着头盔胳膊上扎着绷带的战士背着另一个头上缠满了绷带的战友死命狂奔、山坡上密密麻麻矗立的墓碑……</p>

这些照片大多数影像是模糊的,只有那些对着镜头露出各种笑容的照片清晰入目。</p>

就是这些或普通或悲壮大多数还是模糊的照片,在《血染的风采》的背景声中一张一张的翻过,让人不由自主的留下眼泪,让所有看着的人心里感到无言的悲壮和难受,每个人都能体会到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激情与那种生离生别的悲壮。</p>

一首很普通歌颂军人及亲人的歌曲,一些静态的照片经过剪辑做出来的纪录片制造出了不下于八级地震的轰动。</p>

原本戈文在《文汇报》上连载《士兵突击》时,就引起了一股关心人民子弟兵、关心老山前线的战士们的热潮,原本那波给战斗在一线战士们慰问的已经开始转淡,毕竟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人都要生活。可是这纪录片一播出,就像是已经快要熄灭的篝火再次被泼上了汽油一般,熊熊燃烧。</p>

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牵挂起那些仍在边境浴血奋战的人民子弟兵,无数群众的热线电话打进中央电视台,更有无数问长问短、嘘寒问暖的信件涌向了老山前线。看《士兵突击》时,毕竟是文字,可是这次的纪录片却像是一把匕首,让每一个人懂得了战争的残酷,懂得了人们子弟兵到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和牺牲。</p>

而这一次,中央电视台也接上级首长指示,紧急赶制了一批《血染的风采》歌曲的录音带经昆明运抵前线。于是慰问的信件和录音带一起送到了前线官兵的手里。</p>

《血染的风采》回荡在整个老山前线,飘扬在官兵的心中。让他们知道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们依然在牵挂着他们。(未完待续。)</p>

ps:  本来屏蔽,几乎已经放弃了。可是前几天和胡大大聊天,几年了,他对大时代还有印象。然后经过胡大大的督促,大时代放了出来。都这样了,还有什么的,还是那句话,我会完本的。</p>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