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左宗棠和毛奇这两个总参谋部的大员还在广州府处理战后事宜,没在冯云山身边,冯云山还是忍不住开始思索起下一步的军事扩张。
这次能击败英国为首的欧洲联合远征侵略军,可以说是中华帝国的重大胜利,从此以后,整个世界便会将中华帝国正式视同欧洲列强等同的世界强国,谁也不敢再忽视半分。冯云山可以推测,不但英国,沙俄,甚至整个欧洲都没想到自己会如此轻易并快速干脆地将英国远征军击败。在得知整个消息之后,整个世界对待中华帝国都将采取不一样的策略。而那与英国一同出兵的沙俄,一旦受到英军战败的消息后,很大可能会撤兵。除非英国再次发动进攻,否则,相信其他国家都不想独自承担与中华帝国交战的压力。
而对于中华帝国来说,不但强势崛起在世界列强行列,实际的控制领地,也要与之对应的扩张才行。此战趁着战胜英国和荷兰、葡萄牙等联合的侵略军之机,顺势要好好将损失捞回来才行。
战前总参谋部为了配合冯云山的火烧珠江计划,示弱敌军,主动收缩,将前期占领的南洋的几个重大据点城市几乎全盘放弃,连不断进行移民扩展的步伐都中断下来,如今战事已定,尽管还有那8000人的英军士兵在柔佛苏丹国之中没被消灭,也不影响大局,整个南洋一带的欧洲势力为之一清,尤其是英国势力,几乎被全部铲除,正是中华帝国大肆扩张的好时机。
冯云山已经盘算着,不等左宗棠和毛奇回来,便直接让留守圣京的总参谋部其他人员制订计划,第一步是控制整个南洋一带,最主要的是将仍自占领苏门答腊岛的荷兰势力赶出东印度势力范围,接管苏门答腊岛。至于像那些本地的马来苏丹国们,冯云山并不重视,这些本地土著们还处于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能给他们口饭吃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恩赐了。
对于这些原始丛林的荒野之地,冯云山的策略还是通过鼓励从国内慢慢移民垦荒,经过十几年或者一两代人的努力,彻底将整个东印度群岛等南洋地区全部变成华族的生存繁衍之地。其实对于这些地方,是直接占领变成中华帝国的国土,如同日南省那样,还是间接控制如缅甸和暹罗这样,冯云山都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只要中华帝国国力强盛,缅甸和暹罗迟早要变成中华帝国的省份,而如果中华帝国衰败下去,如同当初历史上的满清一样,库页岛、乌里雅苏台这种自身的领地也将被分割出去。最终的关键,还是这些土地上生存的族群,是不是华夏百姓。当然,也不能是后世星加坡那样的白眼狼型,在怎么说,也要控制在中华帝国中央政权的掌握之类才行。
而第二步,冯云山想的是趁机再次煽动印度的反叛,甚至直接打着报复英国侵略、复仇或是追击敌军的旗号进军印度,相信只要在印度击败英军两次,那帮欺软怕强墙头草般的印度王公们便会主动上门来求助了。要是提前联系自己曾经的那个锡克俘虏,如今的锡克国王,相信他得知英军战败的消息后,态度又会变化重新靠上来。毕竟自己若真的出兵帮助他一下,很可能他能成为统一大半个印度斯坦的新的锡克帝国。
只是,冯云山在权衡着,到底要不要出兵印度。煽动印度王公们叛乱,与直接出兵印度,这性质完全不一样,对英国这个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的刺激也完全不一样。
如今的印度,英国已经完全将其视为自己的国土,乃是英国众多的殖民地中,比北美加拿大省更为重要,乃是英国海外最为重要的领地,每年都为英国贡献巨额物资财富,因此,对于印度的利益,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绝不会舍弃。
所以,触动印度,就是触动英国的根本利益,它绝对会全力以赴地拼命。这是如今刚刚开始崛起、正缺发展时间的中华帝国难以承受的。
别看这次讨虏军一举歼灭了英国远征军,实际上是对方还是大意了,根本没有很好的情报探知,加上自己的那个出其不意的火烧珠江,导致远征舰队全军覆没,失去舰队的护卫与运输调度,其余的陆兵成了被动挨打的孤军,失去退路与后勤的步兵们很快便失去战争的勇气而投降。因此,这次击败远征军的胜利,有些偶然性与运气在,冯云山并不认为下一次英军大规模来袭还能同样轻易地击败对方,当然,英国人短时间内也难以再组织大规模的远征军前来进攻了。但若是出兵印度,等于将其已经到嘴的肥肉叼走,英国必定会不顾一切,甚至让出巨大利益诱惑法国等其他欧美列强一同出兵前来攻打自己,都有可能。
故而,冯云山很是犹豫,到底该不该就此机会下令出兵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