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最终诊断> 752.以毒攻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52.以毒攻毒(2 / 2)

“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是一个全球问题。我从事儿科新生儿救治工作30年,深知这些孩子的不容易,其成长路上的疾病负担很重。chnn坚持做年度报告,一方面是促请临床关注、思考,如何预防极早产或极低体重出生。另一方面是想用数据,让各成员单位看到新生儿救治现状,开展临床流行病学、疾病预后等研究。最终目标是改善这些孩子未来几十年的生活质量。”曹云教授说。

根据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早产儿全球报告》,中国早产儿数量居世界第二。目前,早产已成为我国婴儿及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2020年度报告”显示,在接受完整治疗的情况下,我国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已有所提升。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的存活率达961,出生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的存活率为956。这比2019年分别提高07和1个百分点。

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早产儿严重疾病发生率,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早产儿由于机体器官系统发育未成熟,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脓毒症、脑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多种严重疾病。

曹云教授指出,临床救治能力及家属救治意愿有时也会影响救治效果

2020年度纳入的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为10473例,则较前一年度有所减少。2019年度报告纳入57家单位的10823例早产儿数据。

“这可能和疫情有关。部分产妇回到原籍生育,其分娩机构非协作网单位。同时,出生人口数下降,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曹云教授分析。

2000年前后,曹云教授出国学习,第一次见到胎龄26周的早产儿救治过程。

如今,她认为,全球救治的早产儿数量有增多趋势,主要表现在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收治越来越多胎龄更小的早产儿,但有关早产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

而对于那些无法避免的早产,尤其是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就需要医护们帮一把。比如,引入“袋鼠妈妈护理”等。

这又称“皮肤接触护理”,支持、鼓励父母们(尤其是母亲)尽早和婴儿发生直接肌肤接触。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一经出生即可采取“袋鼠妈妈护理法”,日常保持9个小时的皮肤接触,并进行纯母乳喂养。

这一理念在我国推进时,最初受到医护、新手父母的双重阻力。早产儿免疫力差、住院时间长,常要接受有创操作。医护们担心,父母进入病房接触孩子时,可能增加其感染风险。

“医学界”注意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曹云教授所在科室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仍然达到100。“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在做好严格疫情防控的同时,营造更好的环境,让妈妈既能在产后好好休息泵奶,同时也能照顾到住院宝宝对母乳的需求。”曹云教授说。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致力于建立和运行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目标人群标准化临床数据库。连续两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为了解我国早产儿救治现状、开展后续质量改进及临床研究提供了真实准确的基线数据。

“有数据以后,我们就可以复盘。各成员单位看到差距,会萌生持续改进的驱动力。”曹云教授说,从现有数据看,每家成员单位遇到的问题不一样,地域特色鲜明。

沿海、东部城市做得更好一些。大型医院分娩量多、经验丰富,极早产儿的医疗救治质量也更高。此外,有些偏远地区的成员单位做得不错,这和其决心、不懈努力有关。未来,chnn将致力于协同、改进,促进成员单位相互学习。

曹云教授认为,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首先要有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支持。有了硬件、场所、设备仪器后,就需要调动新生儿科医护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救治技能。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到2025年,我国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分别控制在31‰、52‰和66‰以下。这对新生儿科、儿科建设、发展,都指出明确发展目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