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最终诊断> 615.浅草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15.浅草寺(2 / 2)

作为烟草的替代品,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目前也已有充分证据证明。

在控烟的大背景下,多国研究均显示,电子烟自上市以来使用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电子烟使用率的增长尤为明显。2019年美国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7.5%的高中生承认正在使用电子烟。《2019中国中学生烟草调查》显示,初中生的电子烟使用率为2.7%,普通高中生为2.2%,职业学校学生为4.5%。

实验室的研究证据证明,电子烟烟液中含有低分子醛酮类化合物,这是一类对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有害物质,特别是甲醛、乙醛、丙酮、丙烯醛、邻甲基苯甲醛、丙醛等,其中甲醛、丙醛分别被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1类和2B类致癌物。

Goniewicz等对12个电子烟样品中的醛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发现,甲醛检出率100%、乙醛检出率100%、丙烯醛检出率91.67%、邻甲基苯甲醛检出率100%。

此外,电子烟加热溶液产生的二手气溶胶是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源,当气溶胶的浓度达到足够高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对哮喘患者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虽然电子烟气溶胶的纳米粒子质量很小,但其毒理学影响可能是显著的,有毒化学物质附着在小纳米颗粒上可能会比附在较大亚微米颗粒上对健康的影响更大。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虽然目前对电子烟危害的研究还有限,但已经有研究表明,使用电子烟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发病风险,可以影响胎儿发育。此外,因为大多数电子烟使用者还会同时使用烟草制品,会出现两种或多种产品导致的健康危害叠加。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6月20日消息,武汉云景山医院将在一个月后达到完工条件。这是于2020年7月开工、武汉疫后重振建立的四大“平疫结合”三甲医院中规模最大的一所,可在平时、疫时状态之间迅速切换使用。此外还是雷神山医院建筑团队所建,被称为“永久版”雷神山医院。

中建三局一公司项目经理陆杰表示,云景山医院项目运用了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大放异彩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由工厂加工预制具备防火性能的环保箱式板房,在现场按型号拼装到位,实现“搭积木盖房子”,加快了施工进度。

早在今年2月份就有《长江日报》等媒体报道,武汉4所“平疫结合”医院即将在7月交付。这4所医院分布在江夏、新洲、黄陂、蔡甸4个武汉的新城区,其中,规模最大一所的所在处正是2020年2月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地——江夏云景山。且云景山医院的建设,也由雷神山医院建设团队中建三局来进行。

据悉,云景山医院总建筑面积为25.25万平方米,包括1栋医疗综合楼、1栋行政科研宿舍楼和4栋住院楼。“云景山医院平时状态下为国家三甲老年病专科医院及国际化康养医疗服务中心,疫情时期可转换为传染病医院,建设区1000张床位全部用于收治病人,疫情严重时,根据需求可在预留用地临时建设1000张床位用房。”陆杰说。

在住院楼内部,由平时向疫情时的改造按照“三区两通道”原则,通过增加隔墙、增设玻璃隔断等方式,形成缓冲区和独立通道。重点科室如手术部、影像科等,预留了部分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疫情时根据统一部署快速实现平、疫转换。

为减小病毒传播风险,云景山医院将通过被服收集输送系统和垃圾收集物流输送系统来实现对垃圾、污被服全封闭、压缩化、集装化收运。同时,医疗废水及餐余废水经过物理过滤及消毒处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提高了废水的利用率及安全性。

此外,云景山医院还加入了很多智能化的设计,如采用零接触式的智慧药房,药品从送入药房内到病人拿到手中,实现流通全闭环管理,提高安全性和高效性。

除了江夏区的云景山医院,还有以下3所武汉新建“平疫结合”医院,总建筑面积、床位数量相当:

同济航天城医院,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核心区,医院总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设置200张传染病床位和800张普通病床位,遇疫情可快速转换,变成拥有1000张病床的传染病救治医院。

黄陂区人民医院,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设置1200张床位,包括平疫转换病床位1000张、传染病床位200张。

常福医院,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医院共设1000张床位,其中传染病楼设100张床位,900张普通床位预留改造为传染病房的条件。

在“永久版”诞生前,雷神山医院的本质是临时传染病医院,而这正说明了问题:2018年,我国有传染病专科医院167家,其中床位数在800张以上的只有9家。且疫情中,大量综合医院被临时改为传染病救治设施使用,不少医护人员被感染,既有医院的格局、设施无法满足传染病救治的分区及通风组织等需要,“平疫结合”医院的建设、改造问题亟需解决。

那么,究竟什么是“平疫结合”?“医学界”查阅资料发现,“平疫结合”理念的前身是“平战结合”,在建国之初产生和应用于国防军事建设领域,后普遍应用于医疗领域,用以描述既能在平时服务于民众、又能确保重大疫情等战时快速切换的医疗体系建设方式。

2003年“非典”后,国家建立了一批“平战结合”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用于集中收治传染病患者。2020年“新冠”暴发后,“平战结合”再度成为热词,并衍生出更有针对性的“平疫结合”一词: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的通知》,多次提到要按照“平战结合”要求建设病区、以“平战结合”等为原则构建传染病救治网络等。

2020年8月,国家卫健委、发改委联合印发的《综合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建筑技术导则的通知》,细致规定了“平疫结合”病区应有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给水排水、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等方面的标准。

2020年的全国两会中,也有多个提案、建议是关于加强建设“平疫结合”医院。国家卫健委逐一详细回复,并在今年初公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