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穿越架空>朱门风流> 第四百七十六章 最原始的刺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六章 最原始的刺刀(2 / 2)

由于路上经过了张家口堡。因

唤对他说那就是兴和堡的时候。不禁大吃一惊。远望去。那里实在是像一座高高的小土堆。直到渐渐近了。看到那大门处站着不少腰悬佩刀的军士。他方才相信这里是大明塞外重镇之一兴和。

张越打量着别人。匆忙迎出来的千户郑平原也在打量着这意料之外的一行人。初听到这回有京营的人过来。他还不信。如今亲眼看到却不不信。他跟着皇帝两次北征。第一从一介小兵提拔为百户。第二次则是从百户而千户自然知道自这些边兵和京营的区别。他敢奢望这些拱卫皇帝的卫士这会儿是来这里增援的。但想到此前开平那边的急报。他还是长长松了一口气。至少。他这六百多号人总算能喘息一下子了。

然而。即使郑平原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认出王唤的时候仍是大吃一惊。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使的品级根本不了大同和宣二镇的总兵。可王唤他毕竟还见过两次。深知这位年纪一大把的都帅也曾经是当初勇冠三军的猛将。

奈何他这些年最远也只回过宣府消息闭塞的很。张越自报是兵部武库司郎中。他实在是不清楚这一位究竟是何方神圣。

比起富庶繁华的宣府城。兴和堡中除了军户还是军户房子都是低矮的土屋。只有郑平原官所是用石头混合泥土搭建的。灰不溜秋毫不起眼。尽管如此大的兴和堡一下子涌进了一千名士兵百余名民夫倒是并不拥挤。只好些军士在这苦寒之的呆了十数年。寸步不曾离开过见着外头人不免好奇。是有不少扯着民夫问中原情形的。

“十五辆粮车中三千石粮食其他的是军器。兴和乃是重的。所以这一次原有的手律汰换成最新的永乐长柄火铳。一共两百把。此外还有三百斤火药六百把最新产的刀。弓箭五千支强弓两百把。这火和原先的有些不同。老彭你出来给郑千户看看。”

因为一大部分车都没往粮去。而是停在了自己的官所前。郑平原本还有些奇怪。听了这。他那疑惑顿时变成了狂喜。兴和千户所中所用的火铳都是洪武年间的老货色了。就是那些产自永乐初年的在经历过两次北征大战之后。也不知道凑合修补了多少次。那些火铳兵甚至已经变成了刀牌手弓箭手。如今不但新的火铳。还补充了充足的火药。甚至连佩刀弓箭强弓一律配齐了。这无疑是久旱甘霖。

自朝廷大宁卫。之后又是两次以来。兴和的位置变不尴不尬。有多久没有粮食之外的军器补给郑平原已经记不清了。就是他自己。也曾经想过若是兴和所移防长城内该有多好。此时他忍不住站起身来来回回踱了两步。到一把手铳递到自己面前。他这才醒悟到眼下还有别。连忙定了定神。

“郑户你看。每把手铳都配有。药室用药匙装火药。如此便不会有多少之分。若是一次充填之后子冲上来。没功夫再装填。那么就用这个枪”

十三迅将一截铁质枪头入手铳上部一个特制的槽口中。旋即又挥舞着手比划了两下。这才转身释道:“虽说原本的手铳也造很结实。打完了可以抡着用来拒敌。但毕竟太短。不适合对骑兵使用。如今加长了柄。再加上枪头。效果就好的多了。毕竟。这射程最多只有一两百步。铳-那些鞑子骑兵的冲刺下。一般只能射一轮。就算三段射击也不能长久。这截枪头很有用处。”

说到这里。又意味深长的看了张越一眼。因笑道:“这一批是试制品。是张大人去年给京营京卫一一换装的时候对工部军器局那些工匠提出的建议。是否管却的看你们用下来感觉如何。”

张越没料到十三然画蛇添足加上一句话。见王唤和郑平原都愕然看了过来。他只好笑说道:“其实这是上次去江南遇上倭寇进犯的时候。看到几个护卫一人使两把手铳时生出的念头。毕竟。军中不可能有那么多把备用的。若是一轮之后手再无用武之的。遇上紧急情况不免就麻烦了。如今一打完了就可以这个枪头刺…白刃。真正打仗时也不必再准备第二把武器。”

这一刻。他不禁深深赞叹起了那些工匠的水平。他只是随口一句话。不但有人当场画出了图纸。更有工匠笑说原本就有这个设想。虽说火手从来不是为了和人肉搏的。但要不是为了防备万一。大明的火为什么能让人拎着当榔头使?

ps:俺从来不求打。因为俺已经拿了大家的稿费。再要那些额外的东西实在是不好意思但是。希望家能把免费的荐票和月票投给我。只剩最后三天了。为了让这一个月的努力乃至于半年的努力不白费。希望大家能搜刮一下最后的月票!如果本月也能侥幸突破一千票。貌似还会有系统出的奖励积分子……借俺十月票。俺就能追杀前敌。斩杀追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