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城号称天下第一城,东海城商人最多、银子最多、奇珍异宝最多、江湖儿女甚至是修行者最多,跟国都长安比起来,东海城在繁华和奢靡程度上,与之不相上下,因为东海城距离长安很远,相对于长安而言,东海城更加的轻松惬意。
当然了,东海城纵然有众多美好的地方,却又有祂无可奈何的地方,那就是读书人。
东海城的前身是东海镇,东海镇的前身是东海村,只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小村子而已,人口都没有突破千人,除了一些贩夫走卒之外,极少有人愿意来这里,因为这里太穷了。
在经历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努力之下,从一个人口不过千的东海村,一步步的发展成为了聚集了很多商人的东海镇,又变成了现在的天下第一的商贾之城的东海城。
在东海城建成之后,这里逐渐汇集了天底下最有钱的一撮商人,他们把生意从东海城做出了海州,遍布天下,现在,只要提到东海城,所有人都要说一句:富甲天下银如海,天下财富出东海的评价。
东海城有钱归有钱,可是,其地位却一直不高。
在前朝大秦王朝的时候,东海城只是朝廷的钱袋子而已,凡是从东海城去国都做生意的商人,他们是被朝廷剥削的最厉害的一群人,为何如此?
朝廷无人!
如果说起天底下最有钱的商人,那绝对是出自东海城的,可是,要论起读书人,东海城绝对是中原排名最靠后的一位了。
从东海城建成之后,每一代的官员,最想外放的地方,就是东海城了,为什么?因为这里钱多,捞钱最快,可是,东海城也是历代官员最不想来的地方,为什么?因为凡是从外放到东海城的官员,很难晋升,就算重新被朝廷启用,也得不到重用。
当然了,这是前朝的事情了,到了现如今的大炎王朝,这种情况改变了很多。
当年,大炎王朝从东北起兵的时候,第一个拿下的疆域,就是东海城,而大炎王朝之所以能够在后来一举覆灭大秦王朝,东海城提供的银钱军饷是最多的,东海城可谓是第一号功臣。
东海城三巨头,为何翁家是魁首?哪怕现在翁家式微了,翁家还是三巨头之一啊?
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翁家出了很多读书人,其家族弟子有不少在朝廷为官,甚至还出过不少皇后、贵妃、嫔妃。
翁家是东海城最原始的居民之一,他们从渔民家族,慢慢的一步步的成为了现在的翁家,可谓是一步一行泪。
当年,炎高祖起兵逐鹿中原,兵临东海城的时候,其实,东海城是可以抵挡住炎军进攻的,可是,东海城并没有抵抗,而是直接开门投降了,当时带头投降的就是翁家的族长。
等到大炎王朝在长安立国,炎高祖称帝,中原改旗易帜之后,东海城受到了炎高祖的高度重视,而翁家自然也备受关注。
翁家权利最巅峰的时候,一门一宰相,六部三尚书,其它大小官员更是不计其数,皇宫内一皇后,三贵妃,可谓是权倾朝野,而翁家的弟子,每年都会有孩子被送到纵横书院读书,从纵横书院出来之后,就可以入朝为官,不用科考。
想想就知道翁家当时的势力之大了。
那个时候的翁家,是东海城当之无愧的魁首,可是,如果不是翁家在五百年前,自己作死,非要参与到皇子夺嫡的事件当中,翁家还会一直昌盛下去,因为历代皇帝,对翁家都是很看重的。
在前五百年的时候,东海城其实也出了不少读书人,甚至曾经还拥有自己的书院,海瑞书院,从海瑞书院走出去的读书人人数众多,为官一方的更是不在少数,而海瑞书院就是以翁家牵头,东海城其他势力加盟建造的书院。
海瑞书院虽然不是儒家书院,却也是正统书院,是东海城读书人的圣地。
奈何,五百年前,出现了先帝暴毙,新帝未立的局面,九子夺嫡,翁家仗着自己在朝堂上的权势,参与了皇子之间的争斗,却没想到最后落败。
皇家事自古没有小事儿,翁家是臣子,却参与了夺嫡当中去,新帝登基之后,自然要进行清算的,而翁家首当其冲。
当时,翁党一脉,在新帝登基之后,直接给杀了个人头滚滚,不但翁姓官员被杀头、罢免、流放,还有很多从东海城出来的官员,跟翁党走的很近的官员,都被新帝一一收拾了一番。
另外,从那之后,历代的皇帝再也没有挑选从翁家出来的秀女入宫,甚至都不在东海城挑选秀女了。
那一次变故,直接把东海城苦心经营了无数代人,数百年的底蕴,一下子给打碎了。
虽然,后来东海城还出了不少读书人入朝为官,可是,这些人的官职,最高也不过四品而已,而翁家更是从那之后,再也没有一个官职超过五品的官员了。
不但历代皇帝,因为九子夺嫡事件,对东海城产生了厌恶之情,儒家也在哪之后,对出自东海城的读书人,不怎么待见,好好的一副牌,就被打成这样了。
聚贤楼曾经是东海城人最引以为傲的茶楼了,尤其是在翁家一飞冲天之后,凡是能够进入聚贤楼的人,无一不是才华横溢,有着功名在身的读书人。
聚贤楼曾经出过两个宰相,一个仆射,近十个六部尚书,而六部侍郎、一洲刺史、知府、知州更是不少。
聚贤楼上下七层,在其一楼的大厅当中,曾经有一整面墙,上面都是历代读书人,在这里留下的墨宝,可谓是聚贤楼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而想要在这面墙上留下墨宝,门槛是很高的。
首先,你的是儒家弟子,其次,你要有功名在身,最后,你要有一篇佳作,有着偌大的名声,才有资格提笔写字。
可是,这面曾经留下无数传世佳篇的墙,也被拆掉了,而且是皇帝亲自下旨拆除的,如果不是皇帝曾经吩咐过,不要拆了聚贤楼,不然,以官场上的潜规则,聚贤楼早就在五百年前就灰飞烟灭了。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东海城读书人的脊梁骨,就被一棒子给打断了,五百年过去了,东海城读书人的脊梁一直都是断的,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再接上,那就不知道了。
许一凡是第一次来聚贤楼,当他带着秋歌站在聚贤楼门口的时候,也觉得在这个充斥着铜臭味的东海城,还是有一处没有被铜臭腐蚀的地方。
今天,许一凡身着一身青色的儒衫,跟他离开安民镇的时候穿的一样。
许一凡年龄虽小,可是,长得却无比的俊俏,床上儒衫,挽起发髻,别上玉簪,腰佩玉佩,妥妥的一个读书人的打扮,如果手里再那一把折扇,就更像读书人了。
其实,知道许一凡的都知道,他压根就不是什么读书人,更不是什么儒家弟子,甚至他在安民镇的时候,连私塾都没有怎么去过。
可是,不管许一凡的过去是怎么样的,当他穿着这么一身打扮出现在聚贤楼门口的时候,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店小二在看到许一凡之后,顿时眼前一亮,连忙走过来,躬身问道:“公子可曾约人?”
因为是正午时分,聚贤楼的人还是不少的,尤其是一楼,几乎每一张桌子都坐满了,当许一凡进来的时候,这些人都朝许一凡这边看来,每个人都在暗中打量许一凡,露出千奇百怪的神色。
诧异、疑惑不解、审视、讥讽、鄙夷、无视......不一而足。
虽然许一凡在进来的那一刻,第一时间吸引了大多数人的视线,但是,他们在看了几眼许一凡之后,就不在关注了。
如果是在五百年前,许一凡这一身打扮,绝对很能吸引人,可是,现如今的东海城,读书人其实是最不受待见的一种了,在东海城有句很有名的骂人的话:“你丫的是读书人吧。”
在其他地方,读书人是最受人尊重的,可是,在东海城,却成为了骂人的代名词,不单单是东海城,就连其他的地方,文人骂人的时候,偶尔也会说:“你是来自东海城的吧?”
也正因为如此,在东海城身穿儒衫的人,其实并不多,很多人宁愿穿着粗布麻衣,也不不愿意穿儒衫。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在东海城为官的官老爷,他们在下值之后,就喜欢穿儒衫。
“我叫许一凡,应邀而来。”许一凡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轻声说道。
“哦,是许公子啊,翁大宗师已经在五楼等候多时了。”小二连忙恭声道。
“嗯...”
“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