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史上第一方丈> 第二百七十一章 辩法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一章 辩法 上(2 / 2)

《璎珞本业经》中说,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

《摩诃般若经》中说,菩萨摩诃萨知一切佛法无相,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密,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密而入菩萨位。尸罗波罗密就是戒律的意思,我禅宗无相戒之名即从此经中来。

《胜鬘经》中云,皈依第一义者,是皈依如来。法与僧皈依第一义,是究竟皈依如来。

华严宗贤首国师在《华严经问答》中也说,若能拜自体佛者,无物不所拜。地论宗《七种礼法》中第六礼云,明正观礼自身佛,不外缘境他佛他身,不观佛、不观法、不观僧,以见自己正法性故。知心无外,方识自心清净本性。第七礼云,明实相三宝自他平等礼。实相即无相也,实相三宝即自性觉正净。

以上略举无相戒之依据,不知律师有何异议?”

素问一番话让场中众人目露异色,纷纷将目光投在素问身上。法相与宏愿皆是目露笑意微微点头。两人此次过来一是助拳,二来也是看看素问与人辩法。就素问对答中来看,两人是不必担心了。

见性律师越听心越沉重,他完全没想到,素问如此年轻,却如此熟稔经论,话中所说,皆有理据,让他一时难以回答。

见空看师兄有点发懵赶紧接着发问:“但你擅自立清规,以农事耕作为修行,砍伐耕种,既害众生性命,又有积集资财之嫌,释迦在世即因此故,严禁佛门弟子从事农业,而以信众供养维系身命,亦为众生广作福田。你再如何牵强攀附,也不能解释自立清规一事!”

素问从容说道:“律师慢下定论。请问律师,佛制日中一食、树下一宿,食则行乞,宿则不可两夜同坐一颗树下,如今的佛弟子可有几人如此行持?佛制出家沙门三衣一钵,无有余物,更不捉金钱,如今的佛弟子可有能持者?”

素问所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现在的佛门弟子哪里还有这样修行的,不管气候条件还是社会条件都不许可。

见空一时无言,素问接着说道:“佛法无定法,应时应机而说。净心寺立禅苑清规,也不出此义。《五分律》卷二二明确记载,释迦佛告诸比丘,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可见戒律因时因地而作改变,世尊早就预料并已开许。”

素问侃侃而谈,挥洒自如,他站起身来,走到场中继续说道:“中国不是佛教国家,僧人并无优待,出门没钱寸步难行,不像锡兰等佛教国家,僧人衣食住行均是免费,所以他们可以持不捉金钱戒,我们就难以普及。

中国不奉行托钵制度,又不允许僧人耕种,只得依赖信众布施,弊端之大,显而易见,可参考历史上四难。

一来香火旺盛的道场积财过多,僧人太过安逸,不但不能精进修持,反而退堕造业,而法缘惨淡的道场往往食不果腹,而僧人被迫还俗;

二来若遇国政动荡,佛门遭难时,因寺院经济完全不能自主,故一遇变革立即便是灭顶之祸。

只因这些缘由,贫僧力主出家人不能作农事的戒律必须改变。

我佛门衰微已久,虽说法难影响甚深,但经教义理不能活学活用,戒律不能因时因地而变化也是重要原因。佛法不应当是死板的,华严经中说四无碍法界,贫僧认为佛法也应当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而不应局限于出家人钻研的故纸堆。”

智觉、智威听了素问之言也觉得很有见地,但他们被玄彻请来就是为了对付素问的,眼见素问控制了场面,见性、见空不能对答,只得由智觉开口道:“素问住持高见。但不知贵寺一体三身自性佛之说,又有何根据?”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