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北钢铁厂的小型电弧炉解决了特种钢的问题,通过伦树强他们的关系从天津德州的兵工厂搞来两套能够加工枪管的镗床后,鲁北机械厂就着手试制枪械,扩大步兵的远程打击火力的射程,能够覆盖600米以上的区间的武器成为路明首先考虑的事项,直接仿制大口径高射机枪技术上还不具备条件,关键是弹药成为最大的制约,最后利用现有85高机的库存弹药制造少量大口径远程狙击枪就成为应急之策。
后坐力大是反器材枪必须面对的难关,不用说12.7大口径子弹产生的强大后坐力对射手的损伤,就是7.92中正式步枪在装备部队后还经常造成射手肩部脱臼等伤害,这也是陈路两人直接否决毛瑟系列步枪的原因之一。
85高机解决后坐力采取的一个措施是采用枪管制退,但却是采用的钛合金双室冲击式制退器,尽管制退效率更高可是钛合金这种材料鲁北根本就无法得到也无法加工,鲁北制造的反器材枪只能采用铸铁造的反冲式制退器,制退效果不如85高机理想。
至于勃朗宁重机枪采用的液压结构降低后坐力的方式也因为过于复杂和自重过大的原因予以放弃,只能采用三角支架吸收后坐力保证精度,这种状态下射手能确保最佳的精度,但机动能力受到影响;两脚架一种采用的是普通的两脚架,一种采用的是滑撬式两脚架,这种状态下两脚架吸收一部分后坐力,剩余的后坐力则需要射手的肩部承受,必须身体强壮和富有经验的射手才能够在保证身体不受到损伤的情况下保持射击的精准。
“我们设定的反器材枪的作战环境是射手处于己方防线内有工事的防护,在进攻的敌人集结过程和行进至机步枪火力射程范围前的有效射程内,狙杀其指挥官和重武器操作人员以及击毁敌重武器等重要的高价值目标,所以这种枪械对机动能力要求不高。”
听了路明的介绍解释,询问特勤连参与试验的官兵对这种武器的感觉得到满意的回答后,陈剑锋非常的欣喜,不管是不是存在着作弊,这种反器材枪毕竟是鲁北军工的第一件产品,“好好,这个枪还没有定型命名吧,就命名为端良式,意味良好的开端。”
至于第二件新武器,陈剑锋那是熟悉得不得了,掷弹筒,这种被美军评价日军二战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陆军兵器,路明也是一下子弄出了两种型号。
“这门是和日本即将列装部队的大正十年式掷弹筒性能尺寸差不多的,采用的线膛发射筒,弹药是专用的榴弹,有一圈外凸接触膛线起到闭气作用的铜质弹带,如果设计专用的发射药包和手榴弹也可以发射这样的同时能够投掷的手榴弹。”
“这个是八路军兵工厂的终极改进型掷弹筒的仿制品,”路明指着另外一门类似于迫击炮的掷弹筒附在陈剑锋耳边悄悄的说了头一句“没有燃气调解装置;加装了两脚架;采用三角形座板;筒身右侧装有圆盘标尺;最后是采用滑膛筒身,全部用迫击炮型弹药,可以另外加装药包提高射程,完全脱离了日制掷弹筒的模式更接近于小型迫击炮,结构也更加合理,操作更加简便。”
“成本高不高?据说日本的掷弹筒的成本就是半支三八步枪。”陈剑锋实际并不是特别在意钱的问题,特别是装备方面,这个钱绝对不能省,但是真有效费比高的产品他也不会放过。
“没有进行核算,这个要看形成多大的批量产量,还要考虑上游物资原料的成本,大概估算的话第一种还真的不高过半支步枪,后一种型号贵一点也和一支步枪差不多。”路明介绍着掷弹筒的成本的时候,旁边的特勤连士兵递过一支冲锋枪。
“伯格曼MP18”路明从士兵手中接过枪支和弹夹,熟练地将弹夹穴在枪身的左侧,拉动枪栓,只是弹夹里却没有装子弹。
陈剑锋也算半个军迷,对这款枪械倒是多少知晓点,很多人常常把伯格曼与二战时才出现的斯登冲锋枪混为一体,特别是影视作品中抗战前内战以及抗战初期经常出现斯登冲锋枪的身影。
也不怪大家搞混,伯格曼特别是国产的伯格曼冲锋枪都是撇子枪,即弹夹都是横穴在左手一侧,散热套筒上都有圆孔只是数量大小不一样,猛一看差不多摸样,两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伯格曼冲锋枪不仅国内的军阀控制的兵工厂能仿制,连南方大点的地主和民团头目在自家的后院用简单的设备就能制造,苏区简陋的兵工厂也曾经生产出产品来。
斯登冲锋枪更是号称摸样最丑陋,结构最简单,造价最低廉,制造最容易的“水管工人的杰作”,由于一战德国失败后,大量的德制剩余物资包括伯格曼驳壳枪等枪械大量涌入民国,使之在民国形成巨大的保有量,有现成的伯格曼仿制,至于造价仅仅十美元的斯登冲锋枪就先不予以考虑。
“口径改为7.63MM和驳壳枪一样,弹药也相同,原型枪采用的9MM卢格弹在中国相对于驳壳枪的7.63MM弹药不好找,其他军阀控制的军工厂仿制的伯格曼的口径也是7.63采用驳壳枪的弹药。”路明又附耳过来“如果仿制54式那么口径是否也敲定为7.63还是将定型的冲锋枪的口径定为7.62和54式采用相同的弹药。”
对于这个口径问题,陈剑锋也一时难以决断,鲁北现在拥有的机枪的型号同样繁杂,维克斯的是7.7,德国丹麦的是7.92,法国的是8.0,美俄的是7.62,日本的也是7.7,即便是同一口径弹药也不同,例如同为7.62口径,莫辛纳甘的是7.62*54MM,春田式是7.62*63MM,还在机枪还有专门的弹药手携带弹药,步枪的弹药消耗不大,应付低烈度的战斗还能凑合,但是真的遇上高强度高烈度的战斗,后勤补给部门的压力很大,也不利于前线士兵作战。
“这个以后再说,等确定列装的轻重机枪时一并考虑,一定要做到步机枪采用同一种弹药,自动和冲锋枪也是采用同一种弹药。我个人倾向于全部采用7.62口径。”自动在近战时不仅仅是一种自卫武器,而且是白刃战中犀利的杀人利器,比**刀片子肯定强多了。驳壳枪本是一种好的自动,可惜体积过大,造价又太高不适合大范围配装,不然驳壳枪54式加上伯格曼三种自动枪械遇上日本的三八式展开白刃战,那结果就不用多说了。
“有了这三种新武器,不考虑敌我双方迫击炮等炮兵武器的火力,完全依靠步兵武器,我军可以自1500米开始将敌军列入有效攻击范围,这个区间除了大口径反器材枪,800米附近也是家装瞄准镜的普通狙击枪的狙杀范围,进入600米区间就是机步枪火力的有效射程内,也是掷弹筒最大装药的最远射程,此范围一直扩充到200米区间,进入二百米就是冲锋枪的有效射程,50米至150米是冲锋枪的最佳射程,而进入50米后手榴弹以及自动开始发挥作用,估计同样多兵力的敌我双方,不管谁进行攻防,现有的其他军队在火力密度和层次上都不如我军的配置。”
路明挥手示意旁边的特勤连士兵,随即四十九人的特勤连手持各种武器集he列队,“这是我设想的班组武器配置和人员编制,普通步兵班每个班为九人,一挺轻机枪,正副射手,班长担任指挥员,加上一名预备射手组成一个火力即战斗小组,班长和副射手装备冲锋枪,射手可装备作为自卫武器也可不装备,预备射手装备步枪,兼任狙击手。
剩余四人装备掷弹筒一门,但掷弹筒炮手及副手不占编制,两人装备冲锋枪,剩余两人装备步枪,如果装备的条件改善,这个小组扩编两人,多装备一挺轻机枪和冲锋枪,这个小组的组长换为班长,班长原来的小组有副班长担任机枪指挥员。”
陈剑锋大体一算,若是装备供得上的话一个班就有两挺机枪四支冲锋枪加一个掷弹筒,而我军越战爆发时11人的步兵班往往是有一挺轻机枪两支自动步枪,其余的人都是半自动步枪,“路明,这个是否太奢侈了?听你的意思是不会将编制单独装备步枪的班。”
“锋哥,与其将有限的速射武器分散下去,不如集中于一支部队,打造一支拳头精锐部队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三四支分散装备同等火力总量的普通部队,我的设想是三个步兵班编成一个步兵排,步兵连下辖三个步兵排,反器材枪和重机枪一样不装备到普通的步兵连,步兵连的压制突击火力除了步兵班配备的轻机枪和掷弹筒,还有一个四门60迫击炮排,连部包括正副连长军医文书通讯员以及炊事班,全连员额112人,独立遂行作战任务时可以得到营属机炮连的重机枪反器材枪乃至82迫击炮的配属火力支援。
这样一个150人左右的加强连的火力在保持一个班一挺轻机枪的条件下,能够大幅超越日军一个250人左右的步兵中队,而比较其他的中**队则是超越一个营甚至两个营。
三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组成一个步兵营,步兵营的火力还是要大幅超越日军的大队,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辎重连一个工兵连编成一个步兵团,其火力也是超越日军的联队,三个步兵团一个重炮兵团一个营级战车大队,辎重营工兵营编成混成旅,其火力更是大大超越日军的旅团,甚至能与日军的师团抗衡都不落下风,我的意思就是以一个旅对抗日军的一个师团,还是精锐的甲种四单位制挽马师团,而且我一个旅团的人数不及日军师团的一半。
日本抗战前不是有17个常备师团,我只要组建二十个这样的旅就不会让日军踏入中国一步,到时候中国不会有九一八,不会有淞沪,也不会有台儿庄,更不会有南京”
列队的特勤连官兵穿着打满补丁但异常整洁的旧军服昂首肃立在那里,听着他们景仰的二司令对着司令侃侃而谈,他们不知道二司令为什么越说越激动,但是这些与他们无关,他们所做的只是听从司令二司令的命令,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他们眉头都不会皱一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