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穿越架空>三国求生记> 第十回 意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回 意决(2 / 2)

诸葛亮闭上双眼认认真真地想了很久,忽然睁眼呀然道:“若非主公无意中的一句话,亮几大失!鲜卑、乌桓、匈奴此三族,除匈奴与长安接近一些之外。鲜卑大军欲至长安比较难。可是这回来的胡虏,匈奴与鲜卑是五五之数,也就是说鲜卑军马是从北疆远赴至此地。先时亮心中混乱不曾细察,现在回想起来,胡虏若是攻下长安便对曹贼形成夹攻之势,可令曹贼首尾不能相顾……如此妙计。不像是只恃武勇的胡虏会做出来的事。北疆与长安有千里之遥,胡虏一向只知图利而目光短浅,但是细思此计。却是进图天下之大计!”

刘备也楞住了。

诸葛亮与刘备单独相处的时候很多虚礼是不用去顾忌的,摇着羽扇在帐中转起了圈,许久之后沉吟道:“五胡异族,部落宗族之别极多,就算是同族也常会有相争械斗,彼此间不相往来之事,可是现在数族联合一处。这本就是极不寻常之事。亮竟然一直没有想到这些!能够统御这多异族同力而为,胡虏之中必然出了相不寻常的人物。曹贼亲领大军北上抗击,也势必会与这个人物交上手……如此看来,胜负难料!”

刘备没多说什么,只是上前拍了拍诸葛亮地肩膀,把桌几上的笔交给了诸葛亮道:“多说无益,写信吧。孤好歹也算曾和曹操有过些交情,依孤之见,曹操若真是天下英雄。会开放关口让孤带兵前往北疆。若如此,之后的事还要孔明多加费心。”

诸葛亮点点头,接过了笔伏去案边。刘备没有打扰孔明地思路,而是缓步出帐,在帐门前背着手抬头望天。心道:“曹操。当初你或许是为了试探我才说我与你是天下英雄,说得我自己都不敢去听。还要借天雷来遮掩。今日吾业初成,不必再用天雷来掩饰自己,我也该明明白白的告诉你,我刘备对得起天下英雄这个名号!现在到要看你敢不敢承认我是英雄了!”

正思索间,忽有人赶来急报道:“启禀蜀公,安定郡传来消息!安定已被西凉马超率军攻下,而在城外扎营候命地巴尔奔与三万胡虏,被马超尽数歼灭!”

“什么!?”

不止刘备,连在帐中写信地诸葛亮听到了都赶出帐来。诸葛亮急问道:“安定离此至快亦有三日之途,而巴尔奔的信使今晨方至,吾军探马亦刚发不久,如何得来这个消息?”

“西凉马超有遣信使至此,小人出营不久便即遇上,故而得知!”

“信使何在!?为何不带来见孤?”

斥候犹豫了一下才道:“来人为首者是……叛将赵云地二夫人……马云缘。”

刘备与诸葛亮默然。赵云的离去在身份上自然就成了叛将,而马云缘作为赵云地妻子,当然不方便和刘备这些人见面。

沉默了一阵,刘备轻叹了口气问道:“马云缘可还有别地话说?”

斥候道:“马云缘具言,谨代其兄西域长史马超,望蜀公以汉室江山为重,不在此时攻伐曹操,令曹操后方阵角生乱。如果蜀公执意要攻取长安,那马超会、会……”

刘备挥了挥手道:“不用说了,孤明白!马孟起曹操有灭族之仇,如今他都能为我汉室江山暂时放下这血海深仇,孤难道又会置汉室江山于不顾吗?汝可火速上马赶去安定,告知马孟起,孤引兵至长安,是欲暂与曹操联手击灭胡虏,因此在这里等候曹操下令开关。孤若能通过关口,直赴北疆抗击胡虏,便请马孟起代孤与长安互为掎角,胡虏若再敢轻犯长安,请马孟起尽数歼之!”

“诺!”

斥候领命而去,诸葛亮微微点头,又回帐中写信去了,只留下刘备一个人依旧在那里抬头望天。忽然刘备大声向营中呼喊道:“传令全军,再着人通报全境!子龙离孤而去者,是为远赴国难,亦是孤有负子龙也,非子龙之错!孤现在加封子龙为镇北将军,并领广汉候,印绶可差人送去成都子龙家中,交由子龙的樊夫人暂为保管!待胡虏尽除,子龙必会回归蜀中领此印绶。孤全境上下,不可再呼子龙为叛将,有违者诛其三族!另再着人授意成都,子龙的月给俸禄如数发至其家,不可缺失!方今国难,众将士应效仿子龙,除尽胡虏,为我大汉扬威!”

喝令即下,全军哗然。现在可是谁都明白了,刘备是真真正正的铁下了心要和胡虏决战到底。这不是吗?虽然现在称赵云都是称其为“叛将”,但也都知道赵云是为了打胡虏才随陆仁去的北方,留信中也说胡虏一除就会回来向刘备领罪。而现在刘备给赵云升官进爵,不是在表明与胡虏决战的决心是什么?

刘备又抬头望了一会儿天,猛然抽出佩剑指向天空暴喝道:“犯我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刘备亲自喝喊出这句话,引领得全军上下一同呐喊起来。而在全军当中,魏延最早带到长安的那八千人是喊得最响的。别的蜀军或许还没见到什么胡虏地暴行,但这八千人却是深有体会,激愤中就渴望着能上战场与胡虏决一死战。

帐中的诸葛亮此时已经写完了信,刘备的那些话诸葛亮也听得清清楚楚。随后全军上下的呐喊声,竟令一向沉着冷静的诸葛亮也有些热血沸腾。沉思片刻,诸葛亮忽然取过一张大帛,提笔在上面写了四个字,急出帐交给刘备道:“主公,如若兵发北疆,可以此为旗号!”

刘备望了一眼,呐呐道:“精、忠、报、国……对,精忠报国!”

蜀军中再次响起了震天地呐喊声:

“精忠报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