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穿越架空>三国求生记> 第二十三回 不一样的前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回 不一样的前奏(2 / 2)

刘备在一旁先是劝了几句,眼见张飞不肯听话,勃然动脑喝骂道:“翼德,休得无礼!此事终是我有负陆夷州在先,又怎能责怪他人?”

刘备一发火张飞也怕,无奈之下只好放开信使,闷闷不乐的闪到一边去了。诸葛亮见状上前在张飞的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张飞的脸色这才好看一些。至于说了些什么,旁人就不得而知了。

另一个气得够呛的是竺,他是今天早上才匆匆赶回来的,徐庶地事他才刚刚知道一点,只晓得和陆仁有关却不明就里。现在看过信之后竺清楚了前因后果,一想到陆仁现在是他地妹夫,怎么说脸上都挂不住,等张飞闪开之后竺上前道:“主公,不如我去一趟夷州,无论如何也要劝说陆仁把徐军师给放回来。”

刘备闻言有些意动,只是被张飞吓得惊魂稍定的信使又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交给竺过目。竺看过之后哑口无言,再把信交给刘备过目。这封信的内容简单得很,意思就是说竺别来夷州劝陆仁,不然陆仁会很干脆地把竺给强留下来,然后与刘备彻底断交。你刘备不是还急需夷州提供的商务帮助吗?那就让竺老老实实的呆在刘备身边,陆仁卖东西是卖给竺,不是直接卖给你刘备。

无可奈何下刘备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想那陆仁做事都是谋定而后动,有些什么事他都早已料定,旁人难寻间隙。子仲,你还是留在江夏打理军需吧。大战在即,你也不便远离。”|l仁在信中最后提醒他联合孙权的事。

“陆仁让我联合孙权同力抗曹?可是早些年暗取江夏之时我与孙权结下过仇怨,孙权会不计前仇与我联合吗?”

这时诸葛亮已经回到了刘备的身边,见刘备望着江东的方向出神,已经猜出刘备心中所想,便出声问道:“主公可是在想陆仁在信中最后提及之事?”

刘备缓缓的点头,沉吟道:“先生,陆仁在信中提及要我征询你的意见。先

意下如何?”

诸葛亮道:“据实而言,陆仁此策与亮不谋而合。眼下曹公占据荆襄,主公四方无路,唯有与江东合力抗曹,方能重夺荆襄以图王霸之业。”接下来诸葛亮把当中地好处分析了一下,比如曹操兵败刘备就能重奔荆州,孙权若败刘备还能趁乱取江东之类的,这些与历史上没什么分别。

刘备听罢之后信心大振。不过在片刻之后刘备又陷入了沉思。问道:“备现在只有一事不明。就是陆仁他为何会如此?想他自到夷州之后,对曹贼多有大助,似是与曹贼同流合污;可是他大败孙权之后又遣使与孙权讲和,并不像是会相助曹贼图谋江东;于备这里他虽说逼走了徐元直,但看信中之意又愿意继续助备……他到底是想干什么?莫不是想在备与孙权合力抗曹之时暗袭江东之后,好让曹贼能一举击破备与孙权?”

诸葛亮摇了摇手中的羽扇应道:“非也!主公,若是在早些时候。亮也猜不透陆仁到底是何居心。不过这几番的事情下来,亮已料知陆仁心中真意。”

“他是何意?”

诸葛亮沉声道:“陆仁之心,全在一个‘利’字。”

“利!?”

诸葛亮点点头:“不错,他想借诸候之争,从中取利。主公,陆仁在夷州与中原各处行商互市,当中获利最丰且诸候又不敢加以限制,甚至是期望越多越好的。是夷州出产的各类衣甲器仗。陆仁以此来打通商路。又能把夷州出产的其他货物贩运而至,各地诸候为了加强武备,对其他的商贸之物也不会去管什么。也就这样。他地商贸自然会越做越大。但是他如果全力相助一方诸候,固然有机会让这诸候凭借强大地财力扫平天下,只是在扫平天下之后对武备需求必会下降,诸候也就有了能限制他陆仁商贸地机会。或许他能成为天下第一家,但也一样会担心会成为诸候首先要除去的目标。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陆仁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又自知自己不是能称霸天下的人物,所以就选择了多方扶持……换句话说,陆仁就好比是把各方诸候当成了可以给他挡风的大树。”

早年陆仁与诸葛亮见面的时候就发觉诸葛亮的见解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因此陆仁的想法诸葛亮也是最能够想明白地人之一,只是并不怎么全面而已。现在诸葛亮想明白了这些,再转告给刘备,刘备虽说不能算完全理解过来,却也能明白一些。

刘备沉吟道:“换句话说,陆仁一定会在背后支持备与孙权抗曹一事?因为他就是想让我们各方诸候对峙,他好从中取利?”

诸葛亮点头道:“然也。所以主公现在不要去理会陆仁如何,早作如何与孙权联合的打算方为上策。亮不才,愿请命亲往江东一行。”

刘备急道:“不可!元直方去,先生现在就是备之股胘,早晚都要与先生议论大事,不容有失!使臣一事,依备之见还是另选他人为上。”

诸葛亮道:“主公,不是亮恃才傲物,确实是眼下只有亮去才有希望。大局为重,主公放亮一行便是。只是现在还要等一个机会。”

刘备奇道:“机会?”

诸葛亮点点头:“曹公大军压境,势逼江东,江东马上便会有使来此了。”

——————

曹操在襄阳计点兵马军需并传檄东吴;刘备在江夏等东吴的使节;孙权帐下两派开始了降与不降的争吵。赤壁之战的前奏如何先不去理他,这会儿的徐庶正在几个陆氏族人的陪同下,快马加鞭的从陆路赶赴泉州。

离泉州越近,沿途地景象也越令徐庶吃惊。早些时候要穿过江西南部地群山,然后进入福建南部,再取平坦好走的道路直奔泉州。初时是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当走近泉州地关口时,徐庶才猛然想起来一路上的人是越来越人,而且都是推车挑担牵家带口的流民,显然是要迁往泉州去定居。等到进入泉州城,泉州城发达的景像让徐庶叹为观止。现在的泉州人口是还不及襄阳,但是单从繁华程度已经不亚于襄阳这样的大城市了。

“陆仁理民之才果然名不虚传!只是……”

几匹马行至泉州府衙,陆氏族人先行入内禀报。不多时两个文士装束的人赶出门来,当中一人见到徐庶便微笑道:“元直,一别多年,一向可好?”

这个微笑很自然也很亲切,只是在徐庶的眼中,说不出的可气、可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