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穿越架空>三国求生记> 第一百五十三回 行商赈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三回 行商赈灾(2 / 2)

“……”

——————

入夜,陆仁躺在床一直睡不着,呆呆的望着天花板出神。

貂婵躺在他地身边见状问道:“义浩,这么晚了你还不肯合眼。是有什么心事吗?”

陆仁轻叹道:“建安五年冬出逃至今,一晃就是两年多……我这两年都做了些什么啊?”

貂婵道:“义浩,你怎么了?”

陆仁道:“今天伯言临去时告诉我海昌连年大旱,向我讨教应对之策。我给他出了点主意,现在想起来,却连带着想起了以前任尚书仆射时地事,有些感怀。那个时候我一心一意地想让百姓们过得好一点,可现在……记得你初回我身边时要我再为百姓做点什么。我也应下了。可到现在为止我依旧什么都没有做过。”

貂婵道:“看来你没有忘记当日答应我地事。只是有些事急不来,你又立了誓再不出仕。我相信你心里有自己地想法,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陆仁道:“阿秀。明天陪我去找一趟周瑜,我有别的事和他商量。”

貂婵轻抚陆仁的脸庞微笑道:“夜深了,早点睡吧。”

——————

次日一起身,陆仁便找来高顺与陆信商议事情。

陆仁先问道:“高大哥,我们手上有多少能够调动的船只?”

高顺道:“三十只左右,大多数都是些五丈小船。义浩你要用船?”

陆仁点点头,转头又向陆信问道:“子良,柴桑这里能调动多少钱帛出来?还有,附近有没有可以平价购到大批粮米的地方?如果让你去购置能买来多少?”

陆信不知道陆仁想干什么,但依言算了一会儿道:“我们在柴桑这里的开销比较大,眼下的闲钱并不多,如果调动出来购置粮米地话大概只能购置到五百到七百石。”

陆仁心道:“五百石到七百石?那按六百算,折合也就是七万两千斤,听起来是很多,但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两万人口,每人才分摊得到三斤多点,真不够几天吃的。不行啊,还是得去找周瑜商量一下。”

想罢陆仁吩咐道:“高大哥,你马上去调二十只船出来准备装运粮米;子良,你筹好钱帛后就去购置粮米,能买多少是多少,运回来一并装船便是。准备妥当后送去海昌交给陆逊,他急需这些粮米赈济灾民。最好是子良你亲自去一趟,把这些粮米分作两份,一份赠给陆逊赈灾,另一份平价卖给那些有些闲钱的百姓。记住,这一趟的目的固然不是赚钱,但至少要保证还有钱购买下一批的粮米送过去。我会再另想办法筹些钱出来。”

高顺道:“义浩你是想赈灾?那要不要把全部的船只调动

陆仁道:“不必,必竟我们还有柴桑与襄阳之间的生意要做,柴桑这里地人丁工匠也要吃饭,现在调动地这些尽了力就行了。其他的事我相信陆逊会做好的,我们也只是帮海昌一地渡过难关便可。再者我之后地计划也不允许我倾力而为,不然能够帮到地人反而不多。”

高顺道:“即然如此。我们这就去办。”

——————

稍迟一些陆仁带着貂婵来到周瑜府中,一见面周瑜便贺道:“听闻陆兄已重归陆氏宗族并接任陆氏宗主,瑜亦为陆兄深感欣慰。”

陆仁淡淡一笑道:“这还要多谢公瑾从中周旋啊。”

二人对望一眼,各自心照不宣。

周瑜道:“不知陆兄今日来访所为何事?”

陆仁道:“日前我与子敬谈妥造船诸事,今日此来是想向公瑾讨要些订金。”

周瑜笑道:“这个自然!我已吩咐下去,三成的订金晚几日便会送到。”

陆仁道:“公瑾,我想事先多要三成。如果可以的话,请折算成粮米给我。”

周瑜脸色微微一变。问道:“陆兄何故如此?其实以陆兄为人。瑜就算先付六成的订金也不算什么。只是陆兄要那么多的粮米干什么?实不相瞒,瑜这里钱帛是调动得出来,粮米的话却只仅够支持到明年八月左右。而且……”

陆仁道:“而且明年春后可能会对江夏动兵是吧?也是,那我还是收钱吧,只是希望公瑾能调些船只给我,我有急用。”

周瑜道:“怎么以陆兄旗下的水运能力,还要向我借船?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陆仁道:“伯言告知我海昌旱灾。急需粮米赈济百姓,只可惜我眼下手上余钱不多,大概只能购置六百石送去海昌,这点粮米送去无异于杯水车薪,加上我年初时派出的船队至今未归。所以我才会来此向公瑾多讨三成订金并借些船只,我要速回荆州购粮。”

周瑜恍然道:“原来如此!陆兄高义,瑜自叹不如。还请陆兄静待三日,瑜即刻去命人准备好钱帛交付。船只方面瑜能调动出来地不多。十只五丈粮船如何?相应水军士卒瑜会差将校好生管辖。听由陆兄差遣。瑜亦会上表吴候,请吴候下令开仓赈民。”

陆仁心道:“我要地就是你也向孙权打个招呼!陆逊不是孙权目前最信任地人,现在又没有半点名望就自做主张的开仓赈民。孙权就算再贤明也难免心里会留下点阴影。但周瑜则不一样,从周瑜能把三个人调来柴桑一事就能看出来孙权对周瑜绝不是一般的信任。有他出面,陆逊这次的事对他的仕途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又盘算了一下陆仁道:“海昌存粮甚少,不然伯言也不会向我开口。公瑾借于我的那十只船就停在柴桑码头吧,我已吩咐子良先就近购置粮米,购来后即刻装船送去海昌。我过几日便带我那三十只船返回荆襄购粮。”

周瑜闻言忽然道:“陆兄即是要去荆襄购粮的话可不可以多带些船去?钱帛瑜自会供给……我地意思是说,陆兄既然是去购置粮米就顺便帮柴桑水军也买上一些。”

“啊——!?”

陆仁与貂婵同时楞住,周瑜笑道:“军中存粮自然是越多越好,只可惜江东方宁,农桑徭役并未尽复,因此军中存粮也并不是很多。瑜几次有意想派出人马去购置粮米,终因与荆襄刘表互有仇意未能如愿。今番难得碰上陆兄欲购粮赈灾,也还请陆兄顺道赈一赈江东水军。”

陆仁摇头苦笑:“公瑾你这不是害我吗?如果让刘表知道我为江东水军购置粮草,我的项上人头只怕会与身躯分家啊。”

周瑜笑道:“以陆兄之才此事还不是易如反掌?最主要的是陆兄名下产业一直在柴桑与襄阳之间经商,介时名言江东数郡粮荒,贩粮可获暴利即可。刘表文人不习武事,断然不会有所查觉。陆兄安心便是!实在不行,粮船可行至会稽或其他郡县,瑜自会差人接应,不劳陆兄费心便是。”

陆仁闭目沉思许久,点头道:“也罢,富贵险中求,我应下来便是。不过我另有一事需公瑾应允,一求周全二求图利。”

周瑜道:“陆兄请讲!”

陆仁伸指轻轻的敲了几下桌几,深吸一口气后沉声道:“即是行商,我的船队总得带货去荆襄才是……公瑾,我要海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